孙连城合上日程本,钢笔在指间转了半圈,落进中山装内袋。
他站起身,将笔记本夹在腋下,推开办公室门。
走廊里光线明亮,保洁员已清理完地面,拖把印子还湿着,从门口一直延伸到电梯口。
他没走几步,手机震动起来。来电显示是市委办秘书。
“孙区长,李书记请您现在过去一趟。”
“有说什么事吗?”
“没具体讲,只说让您尽快。”
电话挂得干脆。
孙连城站在原地两秒,抬脚往电梯方向去。
他知道这种召见从来不是闲谈。
昨夜那封信还在保密柜里,而今天一早协调会临时取消,现在又突然被叫去见李达康,节奏变了。
市委主楼九层,书记办公室外站着一名工作人员。对方看见他,点头示意:“李书记在开会,您稍等。”
孙连城嗯了一声,在靠窗的椅子坐下。
墙上挂钟指向十点零七分。
他没翻笔记本,也没掏出手机,只是静静坐着。
十分钟不到,门开了,里面人陆续出来,个个脚步匆匆。
最后一个人带上门前回头看了他一眼,眼神意味不明。
门关上后三分钟,内线电话响了。
工作人员接起,说了句“好”,然后对孙连城道:“进去吧。”
办公室比他印象中更窄。
一张宽大办公桌横在中央,后面是李达康。
他穿着白衬衫,袖子挽到小臂,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头也没抬。
“来了?坐。”
孙连城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没靠椅背。
“滨江商务带东段的事,你知道吧?”李达康终于抬头,目光直盯过来。
“上周报过初审材料,目前卡在环评批复环节。”
“环评什么时候能下来?”
“环保局反馈,技术论证还需要一周左右。”
李达康放下文件,身体前倾。
“我说的不是环保局那一套流程。
我说的是项目能不能动起来。
京州今年gdp目标压得很紧,这个项目是市里定下的重点,不能再拖。”
孙连城点头,“我明白展的重要性。”
“不光是你明白,全区上下都要明白。”李达康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像钉子,
“已经有战略投资者签了意向书,资金随时到位。
你现在告诉我,因为一个环评,整个地块晾在那里?”
“程序合规也是为项目保驾护航。”
孙连城语气平稳,“如果前期手续不齐,后续审计、验收都会出问题。
真到了动工那天被人叫停,损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