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他通过陈岩石以前在档案科的老关系查到一条记录:
三天前,赵立群以“研究历史遗留问题”为由,调阅了京州开区二〇〇八年土地出让案卷宗。
那正是丁义珍第一次操作低价拿地的。
孙连城靠在椅背上,闭了会儿眼。
李达康不是在维稳,是在顺藤摸瓜。
而且他已经嗅到了根子上的味道。
问题是,他现在到底把谁当成了藤蔓,谁又是瓜?
第二天上午九点,工会办公室送来一份材料。
标题很普通:
《关于大风厂历史债务成因的说明》,落款是郑西坡个人名义,但用的是工会信纸。
内容也不算出格,主要讲改制过程中资产清算不透明、部分补偿款被截留的情况。
但在第三页末尾,有一段不起眼的补充:
“据原财务人员回忆,二〇一一年企业划转期间,
曾有一份补充协议未经职代会审议即执行,签字人为时任分管副市长丁某。
该协议导致厂区东侧四十亩土地作价仅为市场价三成。”
没有点名道姓,也没有指控贪腐,可只要稍微懂点规矩的人都明白,这是在往深水里扔石头。
孙连城看完后,亲自把材料放进报送箱,标注“急件”,路径设为直达市委督查室。
他知道李达康每天必看督查通报。
这份材料不会立刻引风暴,但它会在对方心里种下一个疑问:
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有人开始翻旧账?
更重要的是,它把火力引向了丁义珍。
下午三点,他在区政府礼堂参加季度工作例会。
轮到他言时,他站起身,语气平稳地说:
“当前有些声音,总喜欢把今天的问题归结于过去。
我理解大家的情绪,但改革不能停步,更不能因为有人想搅浑水,我们就停下脚步。”
台下有人低头记录,也有人抬头看他。
他顿了顿,接着说:“个别历史遗留问题确实存在,但这不该成为阻碍展的借口。
我们既要查清事实,也要守住大局。”
话不多,也没指谁,可意思清楚。
既表明态度不回避问题,又划出了底线,别借民生之名行搅局之实。
散会后,秘书低声告诉他:“刚才李书记派车来接走了会议录音。”
孙连城没意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种场合的话,本就是说给上面听的。
夜里八点,办公室只剩他一人。
电脑屏幕上开着两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