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瞻云就日 > 第30章(第1页)

第30章(第1页)

第30章

六月廿三风雨坡的刺杀,很快就上达天听。

论时间,这一日是宣宏皇太女忌日,日子特殊。

论地点,是从上林苑回长安城的必经之路。

论刺杀对象,乃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和九卿之首的太常。

是故,廿三遇刺事件发生,廿四廷尉和京兆尹晨起没来得及上府衙便直接传人领兵奔去事发地查询,廿七日御史台的卷宗上了天子案前,三十早朝御史中丞于未央宫前殿弹劾右扶风。

弹劾其当日救护不及,不当。

【臣闻右扶风有治安之责,乃负责捕盗贼丶掌军事。然廿三当日御史大夫谴人前往右扶风处请求救援。右扶风接讯乃申时三刻,月升而未至中天,若是领兵赶至风雨坡,三十里路至多一个时辰尔,然却临近子时方至,延後一个时辰有馀。如此效率,实在有怠‘捕盗贼’‘掌军事’之责。夫三辅之地,乃皇舆所属,官员出入竟公然遭遇行刺,此非御史大夫和太常个人之安危矣,实乃朝廷威严受损丶国法纲纪遭辱之兆。右扶风身负地方绥靖之责,却玩忽职守,其罪难辞。故而臣冒死恳请陛下,一丶罢黜右扶风官职,下狱治罪,以儆效尤;二丶速选忠勤干练之臣接任右扶风,整饬吏治,简练兵马,加强境内治安,以安民心。】

廿七日御史台上奏的卷宗如实写。

明烨得此卷宗,第一个念头乃保住右扶风。

首先,如今九卿之中虽有半数投诚于他,但右扶风孙筱和左冯翊钟毓最属忠心。此二人乃在他尚未登基前,便同杨羽交好,为其传递京畿风向。

其二,朝中精钢坞的锻造使用,就在扶风郡所辖的三个县内。承华三十二年,若非宣宏大刀阔斧调查朝中贪污案,内精于私探,外慑于贼寇,孙筱差一步就可以得到精钢坞的秘方以图暴利。

其三,右扶风丶左冯翊丶京兆尹并称京畿三辅。京兆尹掌京畿内行政,负责户籍丶治安丶赋税等,另掌刑狱审核权。右扶风与左冯翊则分掌京畿外长安东西二郊之行政,同时另有掌军之权,素有“羽翼京师”的象征。

当下京兆尹态度中立,明烨在三辅之中得其二,如此重要职位,不舍丢弃一处。

是故,眼下闻御史中丞朝会弹劾右扶风,当即道,“卿上呈之卷宗,朕已阅过。传右扶风禀,悉知当时得讯乃临日暮,为安全考虑,特派臣属前往武库领取兵器,奈何城门已关,又再通知城防校尉。待至武库,因卫尉前年修正了武库令,领取时程序增多,如此来去确实费时颇多。自然,右扶风当分兵两处,一处增援,一处领兵器,双管齐下,此乃他确有办事不当之过。朕问过廷尉,罪不至于罢官。”

明烨所言确实有理有据,更甚至将掌管武库的卫尉薛允带了出来,只待御史中丞追咬右扶风不放,便着人将以“武库所修条纹繁琐,用时不便为名”将薛允拖下水,虽不至于有多大的罪名,但足矣把水搅浑。届时薛壑要麽保薛允官职,双方便各退一步;要麽弃薛允换来旁人,彼此各失一子。然他尚有和薛九娘的婚约在,薛壑顾大局便只能以和为贵。

这日早朝御史大夫和太常因伤休沐,皆不在场。明烨如此盘算,目光跳过空出的位置望向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拱手道,“陛下所言甚是,昨日午後卫尉特来御史台秉承前後缘由,是故御史台在昨日闭衙前,已经重修卷宗,待今日朝会散,廿六日的卷宗将被追回。所谓“右扶风救护不及不当”之弹劾,乃我部不察之举,御史台参与此番联名的包括臣在内的十二位官员,皆应受罚。按律,首当书文呈卷还其清白,以复名誉;其次,八百秩以下御史罚俸三月,八百石及以上官员两年内只可评级调动,不得升迁。”

他话落下,一衆侍御史丶御史长史齐齐执笏出列,躬身跪首,“臣之过,甘愿领罚。”

明烨见状,大悦,只说人非圣贤,知错能改,无需……他话至一半,笑意退去,问,“那御史中丞今日弹劾右扶风,又是所谓何事?”

“臣为‘扶风郡治下不严,右扶风监察不当’以此弹劾。”御史中丞道,“当日御史大夫与太常两位大人在风雨坡遇刺,根据两位大人口述,以及廷尉和京兆尹隔日查办,确定刺客有三十二名,虽难辨功夫路数丶形貌体征,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此衆人个个武功高深,且同时出现于风雨坡,绝非一时可召,定是伏击许久。三十馀人的伏击,右扶风管辖治下竟没有半点蛛丝马迹落其眼中,且这处还距离上林苑不过十五里,乃宗亲高官出入处,素日就该重点防守,往来巡逻。但凡有此作为,御史大夫和太常遇刺就不至于这般突然。”

御史中丞话至此处,馀光瞥过已经薄汗涔涔的右扶风,顿了顿继续道,“右扶风所辖二十四县,风雨坡所在的槐桩县乃上林苑之门户,重中之重,发生如此刺杀事件。追其根由,不在事後,乃在事前。”

“陛下——”廷尉神思转过,几欲抚掌称叹,当下接话来,“若按御史中丞所言,臣觉得此事尚可查,许是有人故意放贼寇入内,按此线索,臣提议可三司联审彻查。”

御史中丞嘴角浮起一抹笑。

左冯翊钟毓得明烨眼神暗示,赶紧接过话头,“臣以为御史中丞所言在理,风雨坡遇刺罪在开端,监察不力。但廷尉所言人为故意,臣私以为满朝文武,其心昭昭,不至于此。”

“臣赞同左冯翊之见。”太尉杨羽出列到。

“臣亦赞同。”内史出列。

“臣亦赞同。”少仆令出列

……

殿中站了十三人都附议左冯翊,但见第十四人出列,乃卫尉薛允,亦赞同。

至此殿中静了片刻,一时未再有人站出。

日光慢慢偏转,右扶风孙筱鬓边的汗珠缓缓话落,滴在殿中地砖氍毹之上,很快晕开,消失不见。

孙筱已近天命,在这一刻算是有些参透天命。若他认下“监察不力导致贼人刺客入郡”之罪,则说明他能力有限,态度不端,失官可保命;但若他不认此罪,则如廷尉所言,是否是故意放刺客进来刺杀,“故意”二字微妙,“在上林苑处刺杀”更是微妙,届时随便一顶“犯上”的帽子扣下,莫说官职便是命也没了。

而且此间,薛允也附议,便是薛壑之意:只要他的官可容他命。

孙筱缓慢地阖了阖眼,跪下身来,“御史中丞所言无错,臣确实溺职废事,监察不力,控扼关陕不严,终至扶风郡境内盗匪横行,奸宄充斥,险累御史大夫与太常性命。臣有愧陛下洪恩,有负陛下期望,今日再无颜忝居其位。”言罢,摘帽置笏于地,长叩首。

这日朝会,以罢官右扶风,革职下狱收尾散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