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约定
期中考试的成绩张贴在教学楼下的公告栏前,人群熙攘。姜玧儿站在外围,目光越过攒动的人头,精准地找到了自己和段泽延的名字。
年级第二,姜玧儿。
年级第三,段泽延。
他们之间,只隔了一个周雨萌。
姜玧儿说不清心里是松了口气还是淡淡的失落。她转身想走,却差点撞上不知何时站在她身後的段泽延。
“恭喜。”他低声说,眼神里有种复杂的东西一闪而过。
“你也是。”姜玧儿垂下眼,“周雨萌…考得挺好。”
这是那天天台谈话後,她第一次主动提起这个名字,带着一种试探。
“嗯。”段泽延的反应很平淡,似乎这个名字已与他无关。他的目光落在她脸上,带着某种审视,“物理最後一道大题,你用了哪种解法?”
姜玧儿有些意外,还是回答道:“用了能量守恒和动量定理联立,设了一个中间变量。”
段泽延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是毫不掩饰的赞赏:“果然。那道题我用微积分才解出来,步骤很繁琐。你的方法更巧妙。”
这是他们最熟悉的交流方式——围绕着题目,公式,解法。安全,且能感受到彼此思维的碰撞。姜玧儿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
“只是取巧而已。”她谦虚道。
“不是取巧,是思维敏捷。”段泽延很认真,“下次物理小组讨论,你可以分享一下。”
他顿了顿,状似随意地补充:“这周三下午的讨论,你会来吧?”
姜玧儿的心轻轻一跳。周三下午,那是她通常去图书馆看散文的时间。他记得。
“嗯。”她点了点头。
“那到时候见。”段泽延说完,便被人叫走了。他转身时,姜玧儿似乎看到他嘴角扬起一个极浅的弧度。
周三的物理小组讨论在实验室进行。姜玧儿到的时候,段泽延已经在了,他身边照例围着几个同学,包括周雨萌。他正低头调试着示波器,侧脸专注。
姜玧儿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刚拿出笔记本,就听到段泽延的声音:“姜玧儿,过来一下,这个波形有点问题,你看看。”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来。周雨萌的脸色瞬间不太好看。
姜玧儿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段泽延给她让出位置,站在她身侧,距离近得她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洗衣液味道,混着一丝薄荷墨水的清冽。
她收敛心神,仔细观察屏幕上的波形,指出了几个参数设置的问题。段泽延按照她的建议调整,波形果然稳定下来。
“厉害。”他由衷地说,声音不高,但足够让周围几个人听见。
讨论开始後,段泽延几次引导话题,让姜玧儿有机会阐述她的解题思路。她起初有些拘谨,但在投入到物理世界的奇妙後,渐渐放开了,讲解清晰,逻辑严密。段泽延一直认真听着,偶尔提出关键性质疑,推动她更深入地解释。
他们之间那种思维的默契,让其他组员几乎插不上话。周雨萌几次想开口,都被段泽延不着痕迹地忽略或打断了。
讨论结束,大家收拾东西离开。段泽延动作磨蹭,落在了最後。姜玧儿也故意放慢了速度。
等到实验室只剩下他们两人,段泽延才开口:“你的方法比标准答案更简洁。以後…可以多交流吗?”
他问得很谨慎,目光落在她脸上,带着不易察觉的期待。
窗外,夕阳的馀晖给校园镀上一层暖金色。姜玧儿看着他被光影勾勒的轮廓,想起那本笔记本里的诗,想起他这段时间沉默的改变。
她轻轻点了点头:“好。”
只是一个字,却让段泽延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是落入了星辰。
从那天起,他们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默契。不再有刻意的接近和笨拙的讨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基于实力认可和智力吸引的平和交流。他们会讨论难题,分享好的参考书,在自习课上为一道题的解法低声争论,又在得出答案後相视一笑。
段泽延依旧会在她需要的时候,默不作声地递上一瓶水,或者在她皱眉思考时,放下他刚买的新口味果汁。姜玧儿也会在他打球後疲惫地趴在桌上时,轻轻把他碰落在地上的笔捡起来放回他手边。
他们心照不宣地避开了所有可能涉及家庭丶未来和情感的话题,将彼此的领域严格限定在“学习”和“同桌”的范围内。像两条并行的溪流,保持着距离,却能映照出彼此的身影。
偶尔,在深夜刷题疲惫时,姜玧儿会拿出那本淡蓝色的笔记本,翻到那一页。指尖拂过“等一个合适的季节”那几个字,心里会泛起一丝微甜的期待。
也许,这个“合适的季节”,就是明年夏天,在他们都如愿踏入那所梦想中的学府之後。
十一月底,学校公布了推荐参加北大寒假学科营的名单。段泽延和姜玧儿的名字赫然在列。
消息公布的那天下午,段泽延递给姜玧儿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个网址和一组会议号:“北大学长组织的线上冲刺小组,每晚两小时,要加入吗?”
姜玧儿看着纸条,又看看他。他的眼神清澈,没有任何杂质,只有对共同目标的执着。
“要。”她接过纸条,这一次,回答得没有丝毫犹豫。
那天晚上,当他们通过屏幕看到彼此的脸,隔着网络一起攻克那些远超高中难度的题目时,一种奇异的联结感産生了。他们开着语音,偶尔交流思路,大部分时间沉默,只听到对方那边传来轻微的书写声和呼吸声。
下线前,段泽延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带着电流的质感,格外清晰:“一起加油,姜玧儿。”
“嗯,一起加油。”她回应道。
关闭电脑,姜玧儿走到窗边。夜空中有几颗寥落的星子。她想起不知在哪里看过的一句话: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而是并行的轨道,看似咫尺,却永不相交。
但她和段泽延,似乎正努力地将各自的轨道,向着同一个方向调整。尽管缓慢,尽管小心翼翼,但那交汇的点,仿佛已在前方隐约可见。
这是一个沉默的约定,无需宣之于口,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它建立在公式丶定理和共同的梦想之上,是独属于他们那个年纪,最纯粹也最坚定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