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回音
吉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扬起一片尘土。姜玧儿望着窗外连绵的群山,第一次真正理解了“穷乡僻壤”的含义。
“还有多久到?”她问副驾驶座上的当地向导。
“快了,翻过这个山头就是。”向导指着前方,“清水村是这一带最偏的村子,车只能开到山脚,剩下的路得步行。”
段泽延从後视镜里看她:“累了吗?”
她摇摇头,继续整理相机里的照片。这一路他们已经考察了三个拟建校址,清水村是最後一站。
自从基金会成立以来,他们已经忙碌了两个月。段泽延完全投入到这份新事业中,亲自跑遍每一个项目点。而姜玧儿也调整了在剑桥的工作安排,大部分时间留在国内。
“看,那就是清水村。”向导指着山坳里一片稀落的房屋。
车停在山脚下,他们背上物资开始徒步。山路陡峭,姜玧儿走得有些吃力,段泽延自然地伸出手:“拉着我。”
他的手掌温暖而有力,让她想起很多年前那个雪天,他也是这样递给她一副手套。时光流转,有些东西却从未改变。
一小时後,他们终于抵达村庄。几十间土坯房散落在山坡上,村口一棵老槐树下,几个孩子正在玩耍,看到陌生人,都怯生生地躲到树後。
“别怕,”向导用当地方言喊道,“这是来帮咱们建学校的贵人。”
一个年纪稍大的男孩探出头:“真的会给我们建学校吗?”
姜玧儿蹲下身,从包里拿出糖果:“真的。能带我们看看你们现在上课的地方吗?”
男孩犹豫了一下,接过糖果,带着他们走向村子深处。
所谓的“学校”其实是一间废弃的土庙,四面透风,十几个孩子挤在破旧的课桌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正在教识字。
“王老师,”向导介绍道,“这是段先生和姜女士,来看建学校的事。”
王老师激动地搓着手:“太好了,太好了!孩子们终于有希望了!”
姜玧儿环视这个简陋的教室,心被深深刺痛。墙上的黑板裂了好几道缝,孩子们的课本破旧不堪,桌椅摇摇晃晃。但每一双眼睛都那麽明亮,充满对知识的渴望。
“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麽?”段泽延问。
“冬天太冷,孩子们的手都冻伤了。夏天漏雨,经常停课。”王老师叹气,“最重要的是,没有新老师愿意来。我都六十五了,不知道还能教几年。”
回程的路上,两人都很沉默。直到吉普车重新驶上公路,姜玧儿才开口:
“我想在这里多待一段时间。”
段泽延有些意外:“多久?”
“至少一个月。”她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山峦,“我想亲自参与学校的建设,也想帮王老师培训几个能接班的本地老师。”
他沉吟片刻:“我陪你。”
“不用,”她摇头,“基金会还有那麽多事要处理,你不能都丢下。而且。。。”她微笑,“这是我们各自擅长的事,不是吗?”
他明白了她的意思。这一次,他们不再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而是各自发挥所长,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
三天後,姜玧儿带着简单的行李回到清水村。段泽延为她安排好了住宿——村里唯一一栋砖房,虽然简陋,但至少不漏雨。
王老师把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给她当宿舍,愧疚地说:“委屈姜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