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县
一行四人离开六安後,路上遇到的皆是农户,并无售卖马车的地方。胡郎中抱怨不断,到後来被路途颠簸的连抱怨都说不出口了。
现今正逢盛夏时节,田里的水稻正直丰收时令,能够看到如金黄色的海洋翻滚,田野间有弯腰的人正割着水稻,偶有些乘凉喝水的人在一旁歇着,皆是五大三粗的汉子。
闻君安不明白,他转头问闻逸:“现下正值农忙,多一个人的力气能干许多事,为何有人在旁不下去帮帮忙?”
闻逸探头,只看衣着就已明了:“这一看就是地主家的人,来盯工的。”
“盯工?为何”
“农户连续几年收成不好,没银子种田又没有别的生计,只好将田卖给地主。地主再将地租给他们种又或者是雇他们割麦子。待到收成了,用粮食抵给这些农户作为银钱,亦或者是有每月的月例。”
闻君安不悦:“如此,这地主肯定不会再卖田,若是卖田必是以高价卖之。农户们一辈子都买不起那此生不就都得替地主打工?”
闻逸点头。
这片黄澄澄的水稻田和在稻田里中宛如一粟浮萍中的人,明明暖洋洋的一片丰收景象。沉甸甸的果实收割下来的却是人生的绝望。
他只觉得心寒。
那些在旁盯工的人各个高壮,站在田野间像是管徭役的军官。如若干起农活来,也是一份力。
如此压榨着百姓,日复一日穷的更穷,富的更富。
闻君安面露惆怅,闻逸直接伸手将车帘子扒拉下来:“好了别看了,你也不能做什麽就闭着眼歇会儿吧。今日傍晚应该能到清平镇,那儿有马车卖。”
闻君安摸摸了膝盖,落寞地垂眼:“我知道了。”
到了清平镇终于是买到了马车,稍作休整一晚,第二日胡郎中就搬着药箱坐上。听心和闻逸倒是没有动弹。
就这样一行四个人一路往东,到了有弦歌不辍之称的岳州巴陵县。
“到了!”听心高兴地喊道。
岳州是离六安城最近的州府,这里书院林立,同他们一路来看到的风景不同。每个人无一穿着光鲜,都是布衣丶锦衣,执扇撑伞走在石板路间,好不惬意。
这里青年为多,路上的小摊小贩也是格外拥挤,马车行路时很是艰难。
後头有人在喊:“君安!老夫累了就先走一步去客栈歇息了!”
闻君安探出车窗往後看,胡郎中已挎着药箱快速地从他眼底划过,顺便摆了摆手。听心诶了一声,并没有让他停下。
“让他一个人走了,他不会跑吧?”
闻君安摇头:“不会。你想下马车看看吗?”
听心的眼睛亮亮的:“想!”
闻君安将帘子放下。
“闻逸,这里人太多,走路会更快些。我同听心打算先去逛逛,你要如何?”
闻逸拿起剑,他揉揉僵硬的肩膀,没做他想:“我先去客栈。”
“好。”
三人匆忙告别,听心推着闻君安的轮椅,一双眼睛忙不过来。岳州很热闹,许是读书人多,又都是孩子,路上的小贩卖的大多都是新奇物件,属玩乐的东西最多。
闻君安和听心走走停停,一路就来到了巴陵最有名的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大门口叠了一圈又一圈的人,中间围着的人已经打成了一团。
“妈的!你给我松开!你这个小白脸!”
“说我小白脸你嫉妒我,你就是个破落户!奸商!”
两个人打得不可开交,听心本想推着闻君安避开,却隐隐约约觉得这个声音格外熟悉,她离开的步子便有些犹豫。
闻君安察觉到:“为何停下?”
听心思索着:“这个声音我好似在哪里听过到…”
闻君安柔声道:“那就去看看,不用犹豫。”
听心忙推着闻君安往前,闻君安的轮椅很大,骤然在人群中出现一个坐轮椅的公子,大家也都将眼睛纷纷移到了闻君安身上。
他气度不凡,又长相清冷,路过的人难免都会多看两眼。就这样将里面的人一层层剥开,待闻君安到了热闹的中心,两个身着青衿的学子正在地上打架。
听心捂着嘴惊呼:“呀!那不是公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