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游子归家心难平喜丧
剩下的无非就是俩孩子一起生下来,都是儿子,同年同月同日生,情分深厚,自小养在一处。太爷太奶两口子兼三个孩子住在京城章家近十年,终于搬了出来。
谁知道刚出来没两天,府里的小少爷就生病了,从此大太太和大堂哥就更迷信了,章家的老太爷发话,一定不能让小三子离府,不然他们这一脉就得断根儿。
章家老太奶擦擦眼角:“你们不知道,当时我和你们太爷几乎是光身子进京。到了京城,其实都是靠着他家过日子的。你们大姑奶奶,嫁的是他们舅家亲戚,就是华强他媳妇儿,也是大太太的娘家远房侄女。
两家子牵扯这麽深,老太爷又是长辈,发下话,我们也不能强拦着不让小三子去。当时。。。。。。不仅给了一小箱子金条,连铺子都给了两个,还都是好地段儿的铺子,允许我们时常过去看孩子。
本来想过继的,我俩咬死了不过继,只说让他们把小三子当干儿子一样养着,住府里就住府里吧,比跟着我们在外面开铺子享福。谁知道没几年,他们就搬到港城去了,连小三子也一并带走了。
我们在京里等了好些年,都没等到人。之後抗日胜利了,我们就回了青江,再之後你们也知道,形势所逼,再也没提过小三子。”
这也不对啊,当时京城知道的人应该不少吧?还有过继的说法是怎麽传出去的?
章家老太爷握了握拳:“也是他们走了之後,我跟他家的乳母打听,才知道的。那家一直对外宣称的是,大太太当年生的是双胞胎!你们太奶一直在章家养着,深居简出的,外人根本不知道怀孕了。有心算计无心,他们是一开始就想着要小三子的。当时留下你们太奶,也是怕胎儿有什麽异常。
大堂哥之前也有姨太太怀孕,可惜生下来都是死胎,他们。。。。。。他们怕出意外,想着这次要是还不好,就当场换孩子!谁知这次两个孩子都活了。他们就觉得是小三子和你们太奶带过去的福气,一直不撒手。当年我们好说歹说才搬出去,谁知搬出去没两天,邻居都还没认清呢,小少爷就又生病了。
後来走了还带走了小三子!也是我和老婆子识人不明,那麽些年被蒙骗了!”
原来如此,那知道真相的人就局限于一小波人了。何况牵扯到的都是远亲,战争年代嘛,死的死,走散的走散,秘密也就永远成了秘密。
不过,关百钺记得,当时徐主任介绍的时候,没说章华铭有兄弟。那就是说,去了港城之後,有了其他变故?
港城之後的变故,自然得等这个“小叔爷”到了之後才知道。想说接老人们去城里住,到时候好第一时间看到人,谁知这次的理由不是叶落归根了,而是:“章家的祖坟在这儿,小三子回来一定会来三河大队的,你们就别瞎忙活了。再说,大堂哥大堂嫂都是老派人,肯定是要叶落归根的,我们就在这儿等着。”几十年过去了,当时恨得牙痒痒,如今也能再称一句“大堂哥大堂嫂”了。
行吧,到时候章家祖坟可就热闹了,别修的跟大官儿陵寝似的就行。章砚廷想劝两句,谁知老太爷思想十分开放,他摆摆手:“放心,不会让小三子修坟的。死了就是死了,是阴间的事儿,活人不要干预太多。他那麽些钱,捐点儿出来修学校,资助族里的娃娃们上大学,也算是他的功德。”
别以为风风光光回来了,大家就都能敞开心扉接受小三子。不实实在在办两件事儿,给大家划拉些好处,等死了,他和老婆子都不好闭眼的。
那时候,他和老婆子死了,大家合起来阻挠丧事,为难华强两口子怎麽办?
要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章家有四老,那是实实在在的四个宝贝,从来不给子女们添麻烦。知道当年在青江市惹过麻烦,自回来後,就没去过城里,多通情理的老人啊。
从三河大队回来,关百钺和章清云心里踏实多了。虽是亲戚,但到他们这一辈儿,都第四代了,堂兄弟都算不上,远远看上一回热闹得了,其他的都别想,也不能想。港城还是等到以後方便了再去吧。
想得挺好,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他们是不去了,但架不住领导们的热情啊。许是跟港城那边打听过,确定了章家确实是港商的亲戚,一个个找关百钺谈话。就连粮油公司的老领导以及奶粉厂和方便面厂之前的老同事,都开始跟关百钺套近乎,宗旨只有一个,投资,投资,要钱投资。
青江大学的校长也往关家跑,人家清大京大有人捐款,他们青江大学也行嘛。毕竟是母校,推了谁也不能推了这个,只能咬牙说试试。这一松口,好家夥,各个大学丶大专丶高中甚至小学的领导都来走关系,啥单位都不嫌钱多啊。
老人们那边呢,专家医疗团队第三天就到齐了,一个个又是诊脉又是验血的,中西医都来,只要是对老人们身体好的,来者不拒。
这架势,看得回家探望老人的章家人直咋舌。这麽多外人,想说些私房话都难,见老人们身体都还好,一家子吃了顿午饭,早早就回去了。
一肚子的话啊,不急着骑车,慢慢往回走吧。
章清云忍不住吐槽:“位置也不能摆得太低了,投资嘛,互惠互利才是长久之道。”
章清宇拍了下巴掌,附和:“就是这个话!回来咋啦,那些年一跑了之,还有理了?这要是前几年,什麽港商,那都是咱们的阶级敌人!如今是政策变了,可回来投资还不是他们愿意的?!想投资,那说明这里有利可图,才巴巴回来的,又不是咱们求着他们回来的!商人是最重利的,要不是有利可图,你就是说破天,也别想他们掏一分钱!”
章清海拍了三弟一巴掌:“行了,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讲。如今确定那是咱们叔爷,多想想到时候穿什麽吧。”亲兄弟怎麽了,亲兄弟才要攀比呢。
章清宇眼珠子转了转,是啊,大资本家嘛,肯定有钱。他们虽然没钱,可身份摆在这儿,大学生,天之骄子嘛,不能犯怵,得给爷爷长脸啊。爷爷还是长子呢,可不能输给一个资本家弟弟。
章清宇把胸脯拍地啪啪响:“哥,你放心,到时候咱肯定把最好的行头都穿上。手表丶皮鞋丶皮夹克,女人们一律丝绸衣服,耳环丶项链丶手表,能戴的都戴上。爷奶丶太爷太奶不是有中山装?我记得手表也都有,还是清云赚了稿费之後给买的,到时候就穿那个,保证体体面面的。”
唐春梅是几个媳妇儿里对章家最有感情的,闻言拍手:“就这麽办!资本家怎麽了,资本家也不能把爷奶比下去!”
章清云:行吧,她还没想到这些,没想到三哥考虑的倒是全面。
忙忙叨叨了半个月,也准备了半个月,四月二十七日,周二,正式接待港商的日子。一大早天气就格外好。春日里蔬菜渐渐多起来,章清云特意准备了卷菜吃的水烙馍,饱饱吃了一顿早餐。
章清云和灿灿收拾收拾,穿上最体面的衣服,把灿灿打扮的跟小仙女似的,这才出发往三河大队赶。不论如何,齐齐整整的都过去,总是老人的心愿。
关百钺呢,吃完早饭也早早就走了。今儿得去机场接人。是的,青江作为大的工业城市,是有机场的,七九年就建好了,如今都通航三年了。
机场早站满了人,有涂了红脸蛋举着花束的小学生,也有早早等在接机处的几个招商部的领导,关百钺已经算到的晚的了。
偷偷看了眼手表,很好,不到八点,飞机九点落地,大家也是够拼的。好在如今天气不冷,站着不用受冻。等了一个小时,飞机准点降落,只见飞机上,缓缓走下一矍铄的老者,後面跟着两位华服女子,看年纪也不小了,但珠光宝气的,一看就有钱。
老者看样子也就六十岁,有棱有角的,是那种法拉利老了也是法拉利的老法。据老太爷介绍,这位比爷爷章华强小七岁,是老来子,看样子却小了十岁不止,有钱还是好啊。下悬梯的时候龙行虎步,如此,健康是不成问题的。
关百钺的身份,在接待团里是公开的秘密,领导们挨个儿和章华铭握手後,都开始介绍关百钺:“章家的女婿,是你哥哥章华强的孙女婿,目前从事科研工作,前些日子改进的榨油设备,听说获得了国际上的奖项。。。。。。”
关百钺努力挤出个笑:“叔爷。”
章华铭瞬间眼眶就有些湿,十几岁离家,六十多了才回来,没想到父母还健在,何其有幸!握着关百钺的手,章华铭一叠声道:“回家,见老人,快!”
身後的章砚春和章砚秋一左一右扶着人,这个劝,“爸,歇一歇吧,坐了这麽久的飞机。。。。。。”那个说,“您的身体要紧。。。。。。”
章华铭摇头;“不,走,马上走。”
行吧,她们从没来过内地,不了解父亲的心理。既然老爷子想第一时间回去,那就回。
接待的领导很有眼色,虽然在青江安排了住处,连午饭的食材都提前备好了,可谁让老爷子不按常理出牌呢,下了飞机就要去三河大队,那就走。
一排的国産轿车往下面的三河大队驶去。一路上,两旁的杨树次第倒退,稻谷丶麦穗依次驶过,从来没来过的老家就这麽出现在章华铭面前。
在章家老屋前停下,村里人已经将车团团围住,叽叽喳喳的好不热闹。准备了半个多月,港商终于来了,谁不好奇?一个个踮着脚尖,就想看看这章家的港商长啥样。领导们下车後见状,赶紧示意跟着的民警维持秩序,村民们这才不敢上前。
章华铭在车内深呼吸几次,才敢下车往家里走,推开老屋的院门,终于喊出了声儿:“爸,妈,不孝子华铭来了!”
“小三子,娘的小三子回来了!”
撕心裂肺啊,老太太抹着脸下炕,接着是一叠声的‘妈,小心’,“别着急”,该是大哥大嫂在屋内照应。章华铭疾步掀开门帘,见到头发全白的老两口颤巍巍站在炕沿,顿时眼眶一红,噗通跪在地上:“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