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黎文贺携妻女进京探亲,遇上了如今的晋国公常渠带长子回京。可有看官还记得当初还是晋国公世子的常渠离京私奔?晋国公府长子丶大理寺少卿常晔正是私奔时生下的长子。彼时晋国公府无人,常渠只好带着长子回京,正巧碰上黎文贺。二人皆是武将出身,子女年岁相仿,一拍即合便为常少卿和黎姑娘定下一门亲。”
“此事知晓之人甚少,在黎文贺过世时本应烟消云散,但晋国公遵循当年诺言,要常少卿亲自去彦州忠勇伯府寻人,若黎姑娘还在闺中未嫁,常少卿应当应诺娶她。”
“晋国公这话看似言而有信,实则假模假样。晋国公带大公子回京已经是十八年前,这位黎姑娘至少十八岁,他家大公子姻缘不顺,这位黎姑娘可说不准,想来早就成婚了罢。”
罗槲叶循声望去,此人头上簪着牡丹花,身穿暗红色缠枝莲道袍,外罩件月白色搭护,只是春日却早早拿上团扇在胸前比划。
“那是何人?”仪康问道。
罗槲叶如实回答:“是去年冬来楚家探亲的一位公子,陈国公主驸马的远房表亲。”
来楚家打秋风的亲戚罢了,也没有功名在身,如今似乎是借住在楚家等候春闱开考。仪康不再问,罗槲叶很快收回目光。
柳先生笑着拈须:“这位看官所言差矣,黎姑娘确实未婚。黎文慎早就忘了还有这麽个在山里的侄女,忠勇伯府如今没有未婚的女郎。去山中接黎姑娘时,她还好好在山里待着准备做一辈子的老姑娘呢。”
“不过这位叔父实在是小瞧了侄女,谁料请神容易送神难,黎姑娘回家之後是搅得彦州天翻地覆,将彦州乱象送上京城直达天听,彦州的官员和忠勇伯现在都在大理寺衙门关着呢。”
彦州案由大理寺丶刑部丶京兆府三司会审,此事是京中近期的大热话题,只不过彦州衆人具体涉及哪些案情,衆人皆未可知。
底下有人问,彦州究竟发生了什麽。
柳先生只答道:“那发生的可就多了,今儿我只讲黎姑娘开坟验尸,发现叔父下毒谋杀如父如母的亲兄长。”
“诸位有所不知,黎文慎毒杀兄长後做贼心虚,伯府扩迁,再不往旧宅去,还请了老道来专门镇压兄长的冤魂。黎姑娘听见父亲的哀嚎,看见了黎文慎请来的厌胜之物,心中怀疑父亲生病疑点。她不顾阻拦,也要去黎家祖坟挖父亲的坟,可那坟中,埋的竟非先忠勇伯黎文贺!”
“话说当时常少卿查到彦州知州齐儒寅买凶杀人,齐儒寅故技重施,手下杀手倾囊而出。危急时刻,常少卿带着黎姑娘引走杀手,由锦衣卫拼死护送消息回京。”
说到关键时候,柳先生站起身,俯身向前,语气森森:“衆杀手一路追杀,常丶黎二人已至险境,前有追杀,後有万丈悬崖。绝望之际,一个仙人挥了挥衣袖,常丶黎便从杀手眼前消失。”
“原来是黎姑娘的父亲看见女儿有危险,被黎文慎镇压十三年的神魂解封後,一路飞至蓬莱请了位仙人来解救女儿。仙人敬佩黎姑娘的孝心,又知晓二人是为百姓被追杀,感怀其勇毅,飞来悬崖前。常丶黎只是一眨眼,杀手便从眼前消失,二人被蓬莱仙人送去彦州城门口,正巧遇上谭千户和率一小队平阳军回京的晋国公。”
“话说另一边,锦衣卫将消息传递回京,陛下派谭千户前来彦州援助,快马加鞭赶到时,竟看见常黎二人好端端地站在城门口。黎文贺得了蓬莱的仙缘,要去蓬莱成仙,他们二人只是和蓬莱仙人与黎文贺多说了几句话,没想到人世沧海桑田,已经是十几日过去。”
“不知各位可曾记得,腊月里平阳军大捷,陛下要晋国公回京述职,这下巧了,途径彦州时正好看见长子站在城门口,细问之下才知晓其中惊险与玄妙。有平阳军在,彦州官员不敢再动,任由常少卿查案。当时黎文贺与蓬莱仙人飞走前,告诉女儿自己的尸首的确是埋在坟里,只不过为防黎文慎作祟,有一孤魂野鬼自愿挡在黎文贺身前,防止黎文贺的尸身有损。”
“黎姑娘再次挖开父亲的坟,在原先挖出的那无名尸首之下,挖出了一具新的棺木。那日开棺,棺内的先忠勇伯面色红润,胸口还有起伏,仿佛只是刚睡过去!成仙後的黎文贺和黎文慎当面对峙,黎文慎惊惧之下承认了当初向彦州官员穆同知购买毒药‘落回’,致使兄长长期中毒,仿若病死。”
“被至亲毒死,是黎仙人成仙的最後一劫。只是黎仙人放不下凡尘中的女儿,看见她已经长大,能够为自己报仇,仙人在凡尘的执念已消,他的□□在衆人眼前消失不见,踏云往东海蓬莱去了。”
柳先生再一拍醒木,台下衆客有如梦醒。就连云来客栈的小二都听得如痴如醉,端着茶壶站在原地,惊堂声响才发觉手中茶水已经变凉。
仪康亦感慨道:“柳先生说书的确是一绝,罗总旗,他所说可是真?”
罗槲叶笑了:“说书人讲故事半真半假罢了殿下,臣可没见过什麽蓬莱仙人。除此之外故事倒的的确确是彦州真事,没想到云来客栈竟然如此厉害,彦州刚发生的事,便打听得这样清楚。”
这下满京城都知道“黎槲叶”的故事,也不知有多少人会知晓“黎槲叶”就是“罗总旗”。
罗槲叶自觉前路渺茫,进京前让常晔装作与她不相识的行为,现在看来十分可笑。不过总算是大仇已报,即便有一日她被夺职,也算此生已了。
她有些绝望地宽慰自己。
门外小二来讨赏钱,不论其他,柳先生此人的讲述倒是很有几分故事性,罗槲叶拿了一锭银子交由仪康的宫女,宫女再转交给门外的小二。
仪康更是出手大方,她拔下头上一枚金簪。
店小二忙不叠说着讨喜的话,感谢两位贵客的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