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影视编辑器无防盗章节 > 第七十八章 和风细雨(第4页)

第七十八章 和风细雨(第4页)

很快,孝陵东侧的几处偏殿就被改造成了编撰馆。

数十名文人在这里日夜奋笔,按照苏宁的设想编撰教材。

不时能听到激烈的讨论声:

“这一段真的该用《朱子集注》吗?”

“农书里的灌溉法应该配图说明!”

“工坊新式织机的原理要写进教材吗?”

而在另一边的孝陵学堂,如今已经扩建成了规模宏大的书院。

三千名学生按照年龄和基础,被分为蒙学、小学、中学三个学部。

清晨,朗朗读书声响彻孝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九九归一,算盘要精……”

“水车之力,在于枢机……”

常升这日特意前来探望,看到校场上一群学生在练习射箭,不禁赞叹:“允熥,这些孩子训练得不错啊!”

苏宁微微一笑:“二舅,这些都是常家旧部的子弟。他们上午读书,下午习武,将来都是我们大明的好儿郎。”

“只是……”常升压低声音,“现在淮西各家都争着把子弟送来,会不会太招摇了?”

“无妨。”苏宁胸有成竹,“来的都是客。魏国公家的徐辉祖在中学部,宋国公家的冯诚在小学部,就连凉国公家的蓝斌也来了。”

他指着远处的教室:“不过我把他们打散了分班,每班都安排了我们的人。”

这时马和前来禀报:“皇孙,明熥商行这个月的盈利已经统计出来,共计八万七千两。各地加盟商又新开了二十家分号。”

“拿出五万两,用于书院扩建。”苏宁吩咐道,“再拨一万两,给编撰馆的先生们双倍润笔费。”

“奴婢明白。”

常升看着外甥运筹帷幄的模样,不禁感慨:“允熥,你这书院的开销,怕是比国子监还大。”

“值得。”苏宁目光深远,“这些学生学成之后,将会是大明最需要的人才。会算账的可以去户部,懂工事的可以去工部,知农事的可以劝课农桑。”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受过同样的教育,有着同样的理念。”

消息传到宫中,朱元璋看着锦衣卫的密报,对朱标说:“你看看,允熥这小子,都快把孝陵变成第二个国子监了。”

朱标担忧地说:“父皇,三千学生是不是太多了?而且还有那么多淮西子弟……”

“让他折腾去。”朱元璋不以为意。

他指着密报上的数字,“再说,这些开销都是明熥商行出的,又没花朝廷和内帑的一文钱。”

“儿臣是担心,允熥年纪太小,如此张扬……”

“张扬?”朱元璋冷哼一声,“他这是在给咱大明培养人才!你看看这些教材……”

他拿起一本《格物》,“这里面讲的水利、农具,哪个不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而在孝陵书院内,苏宁正在给中学部的优秀学生讲课。

“今日我们讲复式记账法。”苏宁在黑板上写下公式,“借和贷要平衡,这是经商之道,也是为官之道。”

台下,徐辉祖和蓝斌等勋贵子弟都认真记着笔记。

他们起初是被家里逼着来的,但现在却真心被这些新奇的知识所吸引。

放学后,苏宁特意留下马和:“这些学生中,特别优秀的要重点培养。尤其是那些寒门子弟,要多给机会。”

“皇孙放心,奴婢都记着呢。”马和递上一份名单,“这是本月考核前十名的学生,其中有六个是常家旧部子弟。”

苏宁满意地点头。

他知道,这些学生将来都会成为他最得力的助手。

而这座孝陵书院,将会成为他改变这个时代的最重要基地。

夕阳西下,书院里依然灯火通明。

编撰馆内文人们在激烈讨论,教室里学生们在刻苦攻读,工坊里工匠们在改进器械。

这一切,都预示着大明正在悄然生着细微改变。

……

喜欢影视编辑器请大家收藏:dududu影视编辑器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