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影视编辑器无防盗章节 > 第八十七章 吴王的声音(第3页)

第八十七章 吴王的声音(第3页)

回到清晏阁,马和忍不住问:“殿下,您今日提出开拓海贸,是否太过激进?毕竟海禁可是陛下亲自下令实施的。”

苏宁卸下亲王冠服,语气平静:“要想改变这个时代,总要有人迈出第一步!而且我不是皇爷爷,也不可能做他的应声虫。”

“可是……这样一来不是让陛下对你不喜?”

“马和,你认为我一味地讨好皇爷爷和父王,他们就会选择我做大明皇太孙了吗?”

“这……”

窗外,春雨淅沥。

苏宁知道,他今天在朝堂上的表现,已经向所有人宣告:大明王朝,迎来了一位与众不同的亲王。

……

最终苏宁的海贸奏疏还是没有获得批准,实在是朱元璋太顽固了,而且文官集团的反对也太激烈。

不过苏宁却是满心的不以为然,毕竟这次只是自己的一次试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洪武二十二年五月的朝会,注定要在大明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吴王朱允熥出列呈上《新学制疏》时,整个奉天殿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皇爷爷,孙儿以为,当今学制只重经义,不重实务,已难适应大明展之需。”苏宁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故请全面设官办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之新制,并在各省设立大学,专攻格物、算学、农学、商学、工学和兵学等实用之学。”

奏疏经由太监传到朱元璋手中,老皇帝才看了几行,眉头就紧紧皱起。

侍立在侧的朱标也倒吸一口凉气,担忧地看向眼前的儿子。

以前的孝陵学堂还可以说是苏宁的自娱自乐,文官集体和士大夫虽然排斥,但是也没有放在心上。

然而苏宁如今竟然要让朝廷全面推广新式学制,这可就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事情了。

“吴王殿下!”礼部尚书任亨泰率先难,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此议简直是掘我华夏千年文脉之根基!科举取士,乃祖宗成法,岂容轻易更改?”

都察院左都御史紧接着出列:“陛下!孝陵学堂教授杂学,已是不该。如今更要推广天下,这是要让我大明学子尽数误入歧途啊!”

顷刻间,十余名文官纷纷跪地:

“陛下三思!”

“此议祸国殃民!”

“请陛下立即取缔孝陵学堂!”

面对汹涌的反对声浪,苏宁却镇定自若:“任尚书,敢问如今朝中官员,有多少人通晓治水?有多少人懂得理财?有多少人明白格物致知之理?”

任亨泰怒道:“哼!吴王,为官之道,在明经义、通圣学!那些杂学小道,自有胥吏操持!”

“好一个‘自有胥吏操持’!”苏宁突然提高声量,“正是这等迂腐之见,才导致胥吏把持政务,官员反成傀儡!你们这些官员和寺庙里的泥塑神像有什么区别?寺庙的主人到底是那些泥塑神像,还是僧侣、道士和庙祝?”

“这……”

这句话如同在油锅中滴入冷水,顿时引更大波澜。

“狂妄!”很快反应过来的文官士大夫都是暴怒了起来。

“黄口小儿,安知圣学精微!”

“够了!”朱元璋重重一拍龙椅扶手:“朝堂之上,吵吵嚷嚷,成何体统!”

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出列了。

凉国公蓝玉躬身道:“陛下,老臣是个粗人,不懂什么圣贤道理。但老臣知道,军中将士子弟在孝陵学堂学得的本事,都是实实在在的。老臣以为,吴王此议,利国利民!”

几位武将纷纷附和,朝堂上顿时形成文武对峙之势。

此时还只是翰林学士的方孝孺突然跪地痛哭:“陛下!若行此制,则天下学子将不再读圣贤书,千年道统将毁于一旦!臣请以死谏!”

朱元璋面色阴沉,看向一直沉默的太子:“标儿,你怎么看?”

朱标犹豫片刻,谨慎答道:“儿臣以为,允熥所虑不无道理。但改制之事关系重大,还需从长计议。”

就在僵持之际,苏宁再次开口:“皇爷爷,孙儿还有一议。大学毕业生可参加吏部考试,合格者从胥吏做起,凭政绩升迁。如此可解决胥吏世袭、把持政务之弊。”

“荒谬!”吏部尚书大声反对,“读书人岂能与胥吏为伍!”

“为何不能?”苏宁反问,“通晓实务方能治理天下。若连胥吏之事都不懂,如何为官?”

朝会不欢而散。

但这场争论才刚刚开始。

随后数日,弹劾苏宁的奏折如雪片般飞入通政司。

文官们不仅反对学制改革,更要求取缔孝陵学堂。

“陛下,孝陵学堂教授奇技淫巧,蛊惑人心,实为祸乱之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