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影视编辑器无防盗章节 > 第九十二章 夺嫡之争(第3页)

第九十二章 夺嫡之争(第3页)

“标儿,”朱元璋抚摸着墓碑,老泪纵横,“你在天有灵,一定要保佑大明江山永固。你放心,你的儿子,朕一定会好生照看……”

说这话时,老皇帝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跪在灵前的苏宁,那眼神却是复杂难明和不舍。

苏宁低着头,感受着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

有关切,有试探,有期待,也有忌惮。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人生将彻底改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父王的离去,不仅带走了他的至亲,也揭开了一场关乎大明未来的无声战争。

而这场战争,从始至终都没有停歇,历朝历代全部都是四个字“争当皇帝”。

……

洪武二十五年的九月,南京城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紧张。

太子朱标的丧礼结束后,那股压抑的悲痛仿佛转化为了另一种更为复杂的东西,一种对权力真空的躁动与不安。

按照大明礼仪规制,诸王本该在丧礼后立即返回封地,然而所有的藩王都心照不宣地留了下来。

秦王府、燕王府、周王府……

每一座王府门前都是车马不绝,前来拜访的官员络绎不绝。

所有人都知道,真正决定大明命运的时刻,才刚刚开始。

九月初一的朝会,朱元璋罕见地没有出现。

司礼监太监当众宣读圣旨,以“圣体欠安”为由暂停早朝三日。

这个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朝野间激起了层层涟漪。

“父皇这是在给我们时间。”秦王朱樉在府中对着几位弟弟说道,难掩语气中的兴奋。

作为马皇后所出的嫡次子,朱樉自认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于是,他的府邸这几日门庭若市,前来拜会的文武官员络绎不绝。

“二哥说得是,”齐王朱榑奉承道,“按照长幼有序,理当由二哥继任太子。况且二哥镇守西安多年,军功卓着,这太子之位,非二哥莫属。”

朱樉得意地捋着胡须:“若是本王得继大统,定不会亏待了各位弟弟。”

然而在燕王府,朱棣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哼!长幼有序?”朱棣冷笑一声,将手中的茶杯重重放下,“就怕父皇眼里根本没有什么长幼有序。你们别忘了,父皇最疼爱的始终是大哥这一脉。”

姚广孝捻着佛珠,缓缓道:“王爷说得是。不过现在最麻烦的,不是秦王,而是吴王。”

朱棣神色一凛:“允熥那孩子确实是个麻烦。父皇和大哥都对他宠爱有加,又让他搬进了旧吴王府,这信号再明显不过。”

“而且,”姚广孝补充道,“吴王这些年经营的钱庄、商行、学堂,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势力。更麻烦的是,据说他手里还有一个不亚于锦衣卫的谍报机关。若是他继位,恐怕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我们这些手握兵权的藩王。”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哼!本王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时候,他还在玩泥巴呢!绝不能让一个毛头小子骑在头上!”

与此同时,东宫内的气氛同样紧张。

“母妃,这几日为何总有官员前来拜访?”朱允炆困惑地问吕氏,“父王才刚走,他们就这样……”

吕氏爱怜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傻孩子,他们这是在向你示好。你父王不在了,按照嫡庶之分,你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可是三弟他……”

“别提那个孽种!”吕氏突然激动起来,“他仗着有点小聪明,处处与你我作对。若是他当了太子,还有我们的活路吗?你忘了他是怎么在朝堂上让你难堪的?”

朱允炆低下头,脑海中浮现出苏宁在朝堂上侃侃而谈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

他记得那次在经筵上,苏宁对《资治通鉴》的独到见解让在场的翰林们都为之赞叹,而他自己却只能照本宣科。

在这场暗流涌动的储位之争中,最淡定的反而是苏宁。

他依旧每日前往吴王府处理自己手中的政务,接见各地大明钱庄和明熥商行的掌柜,审阅孝陵学堂的优秀学子的资料,仿佛真的对太子之位毫不在意。

“殿下,”马和忧心忡忡地禀报,“今日又有三位官员称病不朝,据说都去了秦王府上。”

苏宁不以为意地翻看着账册:“让他们去。传令各地分号,一切照常运转。”

“可是殿下,若是秦王得势,恐怕会对我们不利。还有燕王那边,据说近日与凉国公走得很近……”

苏宁放下手中的账册,脸上浮现出一丝惆怅:“你以为皇爷爷真的会立二叔为太子吗?或许皇爷爷心里早就已经有了决断。”

……

九月三日,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传来:朱元璋突然召集群臣在奉先殿议事。

当诸王和重臣们赶到时,现老皇帝端坐在龙椅上,面色凝重,丝毫看不出有恙的样子。

“今日召你们来,是要商议立储之事。”朱元璋开门见山,声音洪亮,“国不可一日无储君,你们都有什么看法?”

大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谁也不敢第一个开口。

终于,兵部尚书沈溍率先出列:“陛下,臣以为当立嫡长为嗣。秦王殿下乃皇后所出,年长持重,可当大任。且秦王镇守西安多年,熟知兵事,于国于民都是上之选。”

“臣附议!”几位和秦王朱樉关系要好的官员齐声应和。

朱元璋不置可否,目光转向文官集团:“你们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