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青越:“一天三十文,五十人就是快二两银子呢,他又不是县里的大户人家。”
姜竹:“要是大家都想来也可以,不过可能得先欠一部分工钱。”
江家人问:“能用租子顶吗?”
论租地,他们比姓姜的人家更急切。
姜竹:“可以。”
马上有人问:“能买地吗?我们自己开!”
姜竹摇头:“不卖。”
众人皱眉。
沈青越道:“我补充一下啊,大哥和姜树知道,赵先生也能作证,在山上开一亩梯田花费比买地更高,不信大家也可以出去打听。”
“如果只是为了赚钱,姜竹完全没必要修什么梯田,要是为了要田,他也大可以把给大家的工钱拿去外面买地,照样比这样划算。而且他要的租子也比别人低,如果我们开荒进度慢一点儿,说不定十年他都不见得能回本。”
“要想省钱,我们也不必找大家,去县城招呼一声就能招到一大群难民回来,人家还不要工钱,只要给口饭吃,给个活路,可以当佃户,可以当长工,甚至愿意卖身到那些庄户里。即使这样,县令想让镇上的大户人家修梯田接纳难民,但那些有头有脸的人家都觉得不划算不愿意干。”
“说句实在的,要是有良田,谁要开荒修梯田啊,开荒真不如种茶、种树、种果子,他现在不缺吃喝,大家也都清楚,为什么要修这梯田,其实和族田差不多,说白了,就是为了不卖,为了让地不足的同族、同村们有地可耕而已。”
当然沈青越是在向着姜竹说,但也没夸大多少,实际情况差不多就是如此。
他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田地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
得捡漏,碰运气。
不过有族田的先例在,他们对不能买也有些心理准备,毕竟地在自己手上,万一被不肖子孙给卖了,哭都没地方哭。
“大伙儿要是不着急,不然我们家先来?反正我们家人多。”姜望南笑嘻嘻地说。
“你不卖菜了?”
“卖啊!上午卖,下午我能干活儿,再说还有我哥我兄弟呢。”反正他们家男丁多。
“我家也租!”江顺子娘在靠外的位置嚷了一嗓子。
他们家孩子也多,而且一天比一天大了,等到孩子都长到十五六,到时候说不定又没地可租了。
先欠着工钱也不怕,她家种菜卖菜够花销,还能剩点儿,先占几亩地比较要紧。
嚷了一会儿,几乎没有反悔不想干的。
“先干活儿吧,工钱有了再给。”就姜竹那点儿钱,按照半年工期算根本就顾不了几个人。
他们让姜竹别算了,先记着,有钱了年底再给,没钱大不了以后慢慢抵租子,到年底先紧着家里穷的给就行。
不过赚不到工钱,每家也不能让所有壮劳力都来,得先保障自己家正常生活,有余力再来。
家里人多的来两个三个,人少的就来一个,还有确实需要所有劳力赚钱养家糊口,没有工钱真活不下去的,要么这次只能暂时算了,要么就提前和姜竹、里正说,问问能不能优先给他们家工钱。
一个村子住,谁家什么情况大家也清楚,有七八个这样的,谁也没意见。
江顺子家也提前说了,他家不急着要工钱,先给别人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