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越:“行,有这话就行,竹子,结账,咱们换店买布去。”
刘三:“哎哎哎,别走呢,急什么,小姜兄弟,我听说你舅舅是韶府的管事?”
姜竹点头,“嗯。”
刘三:“能托他打听打听怎么多弄点儿茶吗?”
沈青越一听就猜是池远舟透的底,马上问:“怎么池公子没给你寻找门路?”
刘三嘿嘿笑笑:“多多益善嘛。”
沈青越笑了笑:“行,我们帮你打听打听,不过姜竹舅舅不是大管事,就管几个种地的庄子,池公子都搞不定的,你也别抱太大期望。”
刘三:“好说好说,问问有什么能走的门路就行,银子、打点都好说。”
沈青越:“好,肯定给你问。”
茶引子
其实韶家种茶还没池家多。
不过大虞不是种茶就能卖的。
卖茶的也不是想卖给谁就卖给谁的。
得有茶引才行。
茶引也叫茶票,是官府印发的。
上面大致写着茶的种类,几等茶,多少斤,哪个官府印,时间等几样信息。
拿到茶引就能去买茶,卖茶的根据茶引上的内容将对应的茶按斤两卖给对方。
茶引上写了十斤,就只能买卖十斤。
多了不行,少了行。
大虞的茶分九等,一等最好,最名贵,九等最差。
越好的茶越贵,茶引越少。
贡茶是不计入这九等内的,专门往宫中送。
镇南郡茶产量虽不错,但没有贡茶,所以一直没能得个御赐的好名字响彻天下,导致同等级的茶,他们的茶价一直没有邻郡的高。
镇南郡的头头脑脑们耿耿于怀。
各县的头头脑脑们也耿耿于怀。
尤其是粮产不行,又没什么别的收入,主要靠卖茶赚钱买粮的两个县,县令和郡守都恨不得偷偷把他们的茶偷渡进皇宫,把他们陛下、娘娘们的茶碗儿给偷梁换柱。
宝峰县比那俩倒霉邻县稍强那么一点点。
他们地少,好歹也比隔壁多点儿,丰年的时候勉勉强强够吃。
歉收时候才用大范围出去买粮食。
平时百姓的吃喝不用县令太过操心,老百姓会自谋生路,找粮商买粮食,也不用县衙贴补。
只要县衙监督好不叫人趁乱坐地起价,囤货居奇,炒高粮价,就不会闹到民不聊生。
县里的茶税的主要用途还是县衙、驿站、桥梁、堤坝、赈灾和县里日常大小事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