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从早到晚都得画,石生在他旁边练习时候,他都在画。
连给石生练线条临摹的样稿,都是从他刚画完的稿子里抽两张让石生做参考。
要不是看在石匠师傅们刻完了《长腿鸟》没新的活儿可接,时间久了收入会变少,他早就撂挑子了。
说好的骑着酱酱、追风登山呢,结果夏收都快收完了他还没画完。
沈青越画啊画,江修文也得写啊写。
沐休时候熬油点灯地写。
江修文:“这本书今年能印出来吗?”
沈青越:“应该可以吧……”
这本虽然页数多,但刻起来难度比《长腿鸟》低多了,而且石匠师傅们也攒了一年的经验,速度一定会比当初刻《长腿鸟》快。
江修文感叹道:“想一想年前就能看到我们的书印出来发给大家,还能摆进书铺给更多人看,就什么都值了。”
沈青越失笑:“……那倒也是。”
有个一起忙的伙伴儿,工作起来确实也轻松些。
每次沈青越画到想发脾气,只要一想他是在家画,而江修文平时要上课,要考试,好不容易放假了,还不能休息,顿时就不觉得自己有多惨了。
至少他能天一黑就不画了。
伤眼。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刨除锻炼和石生玩游戏的时间,他每天工作时长其实都不到八小时。
相比之下,村里夏收就辛苦多了。
今年气候不太好,抢收尤其紧张。
村里大伙儿全都是天还没亮就要下地,天黑透才回家,没收完前,晚上每家还要有人在自家田里睡觉,粮食越是歉收就越要这样,生怕有人趁着天黑把自己家麦子给偷了。
好不容易收完了,还得晾晒脱粒。
这时代又没有脱粒机,什么都是纯人工,他们村一百多户牲口又没多少,没牲口的怕天气不好,也不能干等着借别人的用,都得靠人力。
晒谷场都是土,晒完了还得碾,碾完要扬麦子、簸麦子,弄干净才能装起来。
这时候全家老小齐上阵,粮食关乎性命,什么都得给收粮食让道。
他们作坊停工了。
书院也暂时停课了。
男女老少全都跑去收麦子。
姜竹牵着酱酱和追风下山干活,连姜树都先把马送回来了。
姜大山家有驴,姜四山家有马,姜竹去大伯家帮忙,把两头骡子借给了他们的佃户。
忙完夏收,他们家也第一次收到了自己家田产的粮食。
一亩五斗,第一批四十多亩,他们收了二百多斗粮食,有差不多两千五百斤,装了三十袋,全是麦子,堆在仓库里,把沈青越都看呆了。
姜竹:“等秋天,还能收些稻米。”
去年租出去的田,因为季节几乎都种了麦子,能赶上春耕的有十多亩,种的都是稻子。
沈青越爱吃米,等到秋天,他们就能吃自家梯田长出来的大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