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一定要住。
他们到山上的藏书室转了一圈,按照五天抄一本儿的速度,他们能住好多天呢!
村里的民宿业务就这么如火如荼顺风顺势地干起来了。
里正生怕招待不好这群祖宗,每天在村里转,看着谁在聊租户的事,就叮嘱他们饭菜做好点儿,被褥弄干净点儿,院子、门口,村里都亲洒扫着点儿,别冻着弄病了这群看上去普遍不咋壮实的读书人。
村里来人多,卤肉家生意都好了。
姜四山都想赚这份儿钱,既想卖吃食,又想租院子,还打上了姜二山家空房子的主意。
“二哥那房子不是空着吗?”
姜奶奶:“那都快塌了的屋子你想给谁住呢?”
“哪能啊,我看了,结实着呢,我朝墙上踹了好几脚一点儿事没有!比曲先生住那破房子结实多了。”
姜奶奶懒得搭理他。
姜四山让人给姜二山捎信,没等回信回来,就自己进去收拾了。
他和姜大山都有姜二山家钥匙。
一年不回来,夏天草高,他们会进来帮忙烧烧草。
要是太旱了,也进来给院子里的树浇浇水。
有人进来转转,也不爱进蛇虫。
姜二山回来前,他们也会来好歹收拾收拾。
他跟被他硬拉来的姜大山抱怨,“去年就说叫他回来住,他非拖一年,你看看,要是今年早早就翻盖了,这会儿正好赶上能用!”
另一边,姜大山家姜家俊也在给未来的大舅子、小舅子收拾出一副好桌椅,帮他搬到下山道那儿。
刘家兄弟俩挺不好意思。
他们村有人听说姜家村最近来的人多,想来这边支个摊子卖米糕,自己不好意思来,喊上他们一起。
他们原本就想在村口卖卖,才来就让出去送豆腐的家俊瞧见了。
家俊让他们到村里来。
“你们在村口不行,他们下山也瞧不见呀,我领你们去山路那儿。”
刘家兄弟挑着蒸饼来了,家俊还上家里给他们搬桌椅。
“我们摆这儿你们村里人没意见吧?”
家俊:“没事,我们村又没人做这个,要不是我们家豆腐不好直接吃,我也弄个摊子摆。”
起了这份儿心思的人还不少。
家里没屋子能租的人家也挺想赚钱。
但想来想去又不知道该干什么好。
想着想着,就有人摆起摊子了。
恰好租房子的人家又不是人人手艺都好。
做饭不好吃的,干脆都和住在自己家的书生们商量好了,一天二十文,管一顿早饭,热水一直供着,他们中午、晚上,到村里做饭好吃的人家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