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隋文帝的府库最初建立的时候的确是为了百姓,但是後来,这项政令的目的变了。
开皇十六年,隋文帝下诏规定,往义仓中存粮要分三档标准,“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
最初的自助存取,变成定量强制存入。农民在原有的赋税之上,又加了一笔变相的税。不交还不行。
因此唐太宗後来才感慨道:“(隋朝)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奢华无道,遂至灭亡。”
这都是衆所周知的事儿。
下面的官员立刻窃窃私语。
礼部尚书立刻出列,奏道:“陛下如此爱民之策,当与前朝府库制分开。毕竟,前朝府库一事衆所周知。臣恳请陛下为此仓另取他名以安民心。”
诸位官员立刻跪了下来。
李治转头去看女儿,却见女儿正好转过头来。
他道:“荥阳,你说呢?”
李如意轻笑道:“还是父皇来取名吧。女儿最不擅长这个了。”
什麽不擅长,不过是把扬名的机会让给了李治而已。
李治见女儿如此,心中暗暗叹息。
李如意便是如此,叫他一丝儿把柄都抓不到。
李治道:“既然如此,就叫常平吧。”
“喏~!”
百官纷纷下拜。
朝会就这样结束了,因为长安县县令品级不够,无法来紫宸殿听政,李如意少不得特地宣召长安县县令入宫,询问长安状况:
“各地沟渠的情况如何?是否有定期修缮?今年的雨水情况如何?鸟雀情况如何……”
一堆的问题直接砸在了这位年轻的县令头上。
前面几个问题还好,後面的问题,连李治都皱了皱眉头,更别说这个长安县令了,他根本就没有答上来!
等这长安县县令离开之後,李治就没有忍住,道:“荥阳,这前面的几个问题也就罢了,你又何必问及鸟雀?”
“鸟雀以蝗虫为食。若是长安郊外鸟雀稀少,那就必须考虑蝗虫没有天敌繁育迅速的可能了。”李如意叹息一声,道:“算了,还是问问问心斋和归德学府那边吧。”
这种事情,万花谷那边有专人观察。
想到这里,李如意忽然想起来,问李治:“父皇,儿臣恳请父皇,在长安设立京兆府。京兆府府尹有权入宫听政,这样,也方便我们随时垂询长安诸事。”
“甚好。”
当年他设立千牛卫是为了拱卫皇宫,保证皇宫的安全,而现在,设立京兆府,就是为了加强对长安的控制了。
无论是哪种理由,只要能加强皇权,李治都会去做。
一想到加强皇权,李治就浑身不自在,他越想越气,也不留女儿用饭了,直接寻了个借口,把女儿撵出了紫宸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