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 万民伞下的声浪(第1页)

万民伞下的声浪(第1页)

万民伞下的声浪

入秋後的第一个集市日,民生坊的街口忽然排起长队。百姓们手里捧着晒干的稻穗丶织好的棉布丶磨亮的镰刀,要往凌酌月手里塞。为首的老农颤巍巍展开一把油纸伞,伞面上密密麻麻签满了名字,红得像团燃烧的火。

“公主,这是俺们全城百姓凑钱做的万民伞。”老农的声音带着哭腔,“您来之前,俺们连顿饱饭都吃不上;您来了,布够穿了,粮够吃了,连丫头片子都能去学堂念书——这伞上的名字,都是记着您恩情的人!”

凌酌月望着伞面上歪歪扭扭的字迹,有孩童稚嫩的涂鸦,有妇人娟秀的小字,还有老兵们遒劲的刻痕。她忽然想起刚入军营时,士兵们嚼着艾草的苦涩;想起永定河畔,女人们冻红的手指搓着麻绳;想起夜校里,老妇人握着笔的颤抖——这些名字背後,是一个个被日子磨亮的故事。

“这伞我不能收。”她把伞推回去,声音轻却坚定,“能让大家吃饱穿暖的,不是我凌酌月,是你们自己的手。是织机房的姑娘们织出的布,是农具坊的铁姑打出的犁,是田埂上挥汗的汉子,是渡口撑船的阿柳——这日子是你们挣出来的,该记在自己心上。”

人群里忽然有人喊:“公主当皇帝吧!您当皇帝,俺们日子肯定更红火!”

这声喊像颗火星,瞬间点燃了整个集市。“公主登基!”“请公主主持大局!”的声浪此起彼伏,震得檐角的铜铃叮当作响。连平日里最拘谨的女先生,都跟着红了眼眶,大声附和:“是啊公主,这天下该有个懂百姓苦的人来管!”

凌酌月站在声浪中央,看着一张张激动的脸,忽然想起母妃临终前的眼神。那时她不懂,为何母妃要在病榻上藏账册丶习针灸,如今才明白——女子的目光,从不是只盯着妆奁里的银钗,是能看到深宫之外的饥寒,是敢接过沉甸甸的责任。

“大家的心意我领了。”她擡手示意安静,声浪渐渐平息,“但当不当皇帝,不是我说了算,也不是一把万民伞能定的。得看这天下的田埂是否结实,粮仓是否充盈,女子是否能挺直腰杆——这些事做好了,谁坐在那个位置上,都差不了。”

她转身指着民生坊的方向,那里的织机声丶打铁声丶读书声正混在一起,像首蓬勃的歌:“咱们先把眼前的事做好。织好每一匹布,种好每一亩田,教好每一个孩子。等这些事都扎了根,再谈其他,好不好?”

百姓们愣了愣,随即爆发出更热烈的掌声。有人把稻穗塞进她手里,有人把棉布披在她肩上,有人捧着刚出炉的芝麻饼,非要让她尝一口。阳光穿过万民伞的油纸,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星星。

镇国公站在街角,看着被百姓围住的沈微婉,忽然对身边的秦风叹道:“老臣活了大半辈子,才明白‘民心’二字是什麽分量。公主没说一句‘要登基’,可这万民伞丶这声浪,就是最好的铺垫啊。”

秦风望着凌酌月被阳光照亮的侧脸,断臂处的伤疤在风中微微发烫:“她要的从不是龙椅,是让这天下的人,都能像她一样,握着自己的本事,活出个人样来。”

那日的声浪最终化作更踏实的忙碌。织机房的姑娘们加了夜班,农具坊的铁砧响到深夜,连渡口的阿柳都多撑了两趟船。百姓们说,要让公主看到,她们能把日子过得更好,配得上一个懂她们的君主。

而凌酌月握着那把万民伞,站在月光下的宫墙前,忽然觉得,这伞上的名字不是恩情,是托付。是把“让日子继续好下去”的托付,轻轻放在了她的掌心。

这托付比玉玺沉,比龙袍重,却也比任何名分都更让人心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