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曜这才知道林如海的担心,他笑道:“爹爹放心
,我这也是为了以防万一。”说着,将皇后的事说给林如海听,又补充道,“三年后的春闱之前,我只管在家里闭门读书,京中人人有热闹,过不了几日,人们就去看别人了,哪里有心思一直盯着咱们家?”
林如海点点头,这才放下了心。
黛玉笑道:“前日进宫,陛下赏了我好些补品,我带了些给爹爹,爹爹记得每日要嘱咐厨房……爹爹事忙,怕是会忘了,过会子,我再叮嘱林管家,爹爹可要记得吃。”
林如海笑道:“家里并不缺这些,你们用就是了。陛下赏赐,你们自然不能不受,只是你也要记得孝顺陛下才是。”
黛玉笑道:“是,爹爹放心,我会的。陛下前日还说,要我们有空闲便进宫陪九公主玩呢!”
“陛下甚是宠爱九公主。”林如海道。
沈曜道:“在九公主之前,陛下已经多年没有孩子了,且九公主长相肖似明德皇后,陛下自然疼爱了。”
“明德皇后?”林如海有些惊讶,“明德皇后去世时,陛下尚且年幼,竟还能记得这样清楚?”
黛玉倒是感同身受,道:“明德皇后是陛下的亲娘,再小都记得的。”
在座的人里,沈曜和黛玉都是年少丧母的,黛玉还好,她还有许多和亲娘的回忆,沈曜却是寻无可寻,林如海怕勾起他们的伤心事,便将此话略过去,道:“宫闱之事向来是不外传的,若不是前几年陛下许后妃家
中女眷入宫请安,陛下疼爱小女儿这事也传不到外头来。”
“是贾家人说的。”沈曜道,“陛下提过此事,话里对贾家因九公主盛气凌人很是不满,若只是这些便罢了,贤德妃的母亲还敢挑唆贤德妃利用九公主争宠,否则陛下也不会将九公主交给皇后抚养。”
林如海道:“贾家人却是不知悔改的。”
沈曜自年后忙的很,倒没关注过贾家的事,此时听了,叹道:“贾家人不知悔改,陛下的耐心却是有限的,再下去,贾家怕是难保全的。”
林如海摇摇头,道:“我也曾劝过存周兄一二,奈何他不通内务便罢了,对外竟也不甚关心,一心只上衙门应付一日,回去只知和那些清客相公讨论些诗词,旁的竟一概不管了。”
“二舅舅这个性子,听起来倒像他儿子了。”黛玉一想,道。
沈曜笑道:“那也不能是他像他儿子,而是他儿子像他。”
林如海道:“贾家已然腐朽不堪,不是一人之力能更改的。更别提,贾家人只看眼前,没一个想想来日的……或许老太太有此忧心,奈何她年纪大了,子孙如何,已不是老太太能管的了。”
“除了贾家,近日王子腾突发疾病去世,史家也岌岌可危,甄家早已倒了,贾家这些老亲,能依靠的大约只剩下北静王府一家了。”林如海又道,“自我婉拒了玉儿和贾宝玉的婚事,老太太便不大热络了,更别
提老太太做的那些事,我也无心和他们家再深交。后头玉儿又得了陛下的赐婚,老太太碍于陛下对久哥儿的偏宠,又怕贤德妃笼络不到陛下,待玉儿虽好了些,但是……”
黛玉接道:“外祖母当年待我好还有真心在,如今却是只有利益在了。只是看在母亲的份上,我不好驳了老太太的面子罢了。”
沈曜道:“姐姐不爱去便不去,贾家人也没什么好交际的了。来日陛下治罪贾家,咱们只需顾一顾老太太就是了,也算是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了。”
黛玉点点头,林如海笑道:“这话说的极好。”
沈曜道:“贾家的倒不是什么大事,近日朝中也安稳的很,爹爹想必也能省些心。”
林如海道:“的确,大皇子和二皇子近来同太子相处的虽不算平和,但至少不再针尖对麦芒了。”
沈曜道:“陛下瞧着心里也会好受些。”
黛玉奇道:“也没多少时日,大皇子和二皇子变得可真快。”
沈曜笑道:“或许不是他们变得快,而是木已成舟,不得不认命罢了。”
林如海道:“至于是真的认命还是仍有别的打算,咱们就不得而知了。”
沈曜却没有林如海这样忧心,淡淡笑道:“倒未必能由得他们打算。”
林如海赞同道:“不说陛下的手段,我瞧着太子殿下虽小,手段却不弱,陛下又精心教导着,来日,待太子殿下羽翼丰满了,大皇子和二皇子认
命还好,若还想做别的,倒霉的一定是他们,而不是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