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佛学研究十八篇epub > 中国印度之交通(第3页)

中国印度之交通(第3页)

又此种留学运动,以一人孤征者为最多。若玄奘之独往独来,最足为此精神之代表矣。然属于团体运动者亦不少,如法显等十人团,可为最初之探险队,成绩亦最优(智严、宝云皆团员之一)。次则智猛等十五人团、法勇等二十五人团、昙学等八人团、宝暹等十人团、不空等二十八人团,皆极济济矣。然法显、智猛,皆结队往而一人独归,抑亦等于孤征矣。至于继业等之三百人,则以官费派遣,在此项史料中,殊不甚足为轻重也。

留学运动之总成绩,盖不可以数算。前之法护,后之玄奘,其在译界功烈之伟大,尽人共知,不复喋述。至如《般若》之肇立,则自朱士行之得《放光》也;《华严》之传播,则自支法领求得其原本,而智严、宝云挟译师觉贤以归也;《涅槃》之完成,则赖智猛;《阿含》之具足及诸派戒律之确立,则赖法显;《婆沙》之宣传,则赖道泰;净土之盛弘,则赖慧日;戒经之大备,则赖义净;密宗之创布,则自不空。此皆其最荦荦可记者也。

留学运动之副产物甚丰,其尤显著者则地理学也。今列举诸人之游记,考其存佚如下:

(一)法显《历游天竺记传》一卷,今存。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佛国记》一卷,《法显传》二卷,《法显行传》一卷。盖一书异名,史官不察,复录耳。书现存藏中,通称《法显传》或《佛国记》。《津逮秘书》、《秘册汇函》皆收录。近人丁谦有注颇详。

法人(AbelR'emusat)以一八三六年译成法文,在巴黎刊行,题为:FoeKoueKiourelationsdesroyaumesbouddhiques。英人(SamueBeal)续译成英文,在伦敦刊行,题为:TravelsofFahHianandSungyun。BuddhistPilgrimsfromChinatoIndia。德文亦有译本。

(二)宝云《游履外国传》。《梁高僧传》本传著录。今佚。隋、唐志皆未著录。

(三)昙景《外国传》五卷。今佚。《隋书·经籍志》著录。

(四)智猛《游行外国传》一卷。今佚。

《隋书·经籍志》著录,《唐书·艺文志》著录。僧祐《出三藏集记》引其一段。

(五)法勇(即昙无竭)《历国传记》。今佚。隋、唐志皆未著录。

(六)道普《游履异域传》。见《梁高僧传·昙无谶传》。今佚。隋、唐志皆未著录。

(七)法盛《历国传》二卷。《隋书·经籍志》著录,《唐书·艺文志》著录。今佚。

(八)道药《道药传》一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今佚。《洛阳伽蓝记》节引。

(九)惠生《慧生行传》一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今佚。《洛阳伽蓝记》节引。

(十)宋云《家记》一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今佚。《洛阳伽蓝记》节引。

《魏国以西十一国事》一卷。《唐书·艺文志》著录。今佚。是否《家记》异名,今无考。

(十一)玄奘《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今存。

《唐书·艺文志》著录。现存藏中。近人丁谦著有考证。

法人(StanislasJulien)有法文译本,一八五七年刊行,题为:MémoiressurlesContréesOccidentales。英人(SamuelBeal)有英文译本,题为:Si-yuki:BuddhistRecordsoftheWesternWorld。

(附)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彦悰笺。今存。

慧立为玄奘弟子,记其师西游事迹。法人(Julien)以一八五三年译成法文,题为:HistoiredelaViedeHiouenThsangetSesVoyagesdansl'Indeentrelesan,nées629etde642denotreére。

(十二)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今存。

《唐书·艺文志》著录。日本高楠顺次郎有英文译本,一八九六年在牛津大学刊行,题为:RecordoftheBuddhistReligion。

(附)义净《大唐西行求法高僧传》二卷。今存。

此书为求法高僧五十余人之小传,其名具见前表。书中关于印度地理掌故尚多。法人(Ed,Chavannes)以一八九四年译成法文,题为:Mémoirsurlesreligieuxéminentsquiallérentchercherlaloidsnsles-Paysd'occident。

(十三)无行《中天附书》。今佚。

《唐志》未著录。《求法高僧传》言有此书。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一百著录,题为《荆川沙门无行从中天附书于唐国诸大德》。

(十四)惠超《往五天竺国传》三卷。久佚,今复出。

《唐志》未著录。《一切经音义》卷一百著录。近十年来从敦煌石室得写本残卷,收入罗氏《云窗丛刻》。

(十五)继业《西域行程》。今佚。范成大《吴船录》节引。

以上十五种,皆前表中诸留学生之遗著也。其原书首尾具存者,唯法显、玄奘、义净三家。然全世界研究东方文化之人,已视若鸿宝。倘诸家书而悉存者,当更能赍吾侪以无穷之理趣也,其他留学界以外之人关于地理之著述尚多,实则皆受当时学界间接之影响也。举其可考者如下:

(一)道安《西域志》(《隋书·经籍志》著录,今佚。郦道元[7]《水经注》征引多条。道安未尝出国门一步,此书盖闻诸曾游西域者。据《水经注》所引,其关于葱岭以西之记载,颇不少。疑道安朋辈中或有先法显而游印度者矣)。

(二)程士章《西域道里记》三卷(《隋书·经籍志》著录,《玉海》卷十六著录。今佚)。

(三)彦琮《大隋西国传》十卷(隋、唐志皆未著录。《唐高僧传》卷二《达摩笈多传》列举其目如下:一本传、二方物、三时候、四居处、五国政、六学教、七礼仪、八饮食、九服章、十宝货。此书盖彦琮述其所闻于笈多者,实一种有组织之著述也)。

(四)彦琮《西域玄志》一卷(隋、唐志未著录,《法苑珠林》卷百[8]著录。今佚)。

(五)《大隋翻经婆罗门法师外国传》五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今佚)。

(六)裴矩《隋西域图》三卷(《隋书·经籍志》著录。《玉海》卷十六著录。今佚)。

(七)王玄策《中天竺行记》十卷(《唐书·艺文志》著录,《玉海》卷十六、《法苑珠林》卷百著录。今佚。其佚散见《珠林》各卷所引。玄策为贞观末年遣聘印度之使臣,在罽宾尝为政治活动,与当时留学界关系亦多)。

(八)韦弘机《西域记》(《唐志》未著录,《玉海》卷十六著录。今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