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她落落大方的从容姿态,礼数周全,应该是出身世家大族的贵女。
孙敬笑道:“可不是?陛下守了十多年呢,生怕让旁人抢了去。”
孙嬷嬷笑起来:“看来宫中喜事将近了。”
这一日顾宁熙的午膳与晚膳都是在瑞和殿中用的,因顾忌着发饰,她都不曾午憩。
直到暮色四合,陆憬才送了人回去。
马车一路驶出宫门,孙敬瞧了又瞧,陛下将顾大人送到府门前还不够,就差将人送至璇闺了。
他笑着摇摇头,命车夫再候一刻。
天色渐晚,独自登上回宫的车驾,陆憬又想起一事,吩咐人将库房中的贡缎都寻出来。
自从太上皇携妃嫔搬去仁智宫,清闲数月的绣房久违地迎来了陛下的重视。
……
今年的暑热似乎来得格外早些,才到五月里,就让人有些心浮气躁。
批复过的奏案未时已悉数发还,陆憬摆弄着自己的小木雕,将它手中宝剑换成了小弓。
这几日元乐都在工部当值,道是抽不开身,他也就昨日在朝会上远远见了她一面。
不能时时见到人,陆憬总不能辍了元乐在工部的差事。他与孤家寡人的小木雕对望,琢磨一阵,拨了拨弓弦,忽而笑了起来。
第二日内廷便开始准备,宫中传出旨意,帝王銮驾将往翠微宫小住两月。
翠微宫专为君王避暑所用,离皇宫不过四五十里。
瑞和殿本就要加以修葺,如此一来,工部更可施展开手脚。
随御驾往翠微行宫的官员不多,顾宁熙新升了中书舍人,恰巧就在随行官员名录中。
乐游院内,孟夫人瞧女儿的行装已经打点完毕。
夏日的衣衫轻薄,但因去的时日久,收拾起来也有不少。
孟夫人算是知晓了所谓天子近臣的忙碌:“别家中书舍人都有家室,不宜远行。偏你未成家,朝廷就当先派了你去。”
“母亲舍不得我?”顾宁熙笑着眨了眨眼。
孟夫人拧一拧她的脸颊,瞧她似乎很期待此次远行:“罢了,去这一趟也好。”
今年天热,熙儿又惯来畏暑气。翠微宫是皇家避暑的地方,能去个舒爽些的地方办差对熙儿甚好。
“中途可会回来?”孟夫人问了一句。
顾宁熙点头:“五月二十七是陛下万寿,宫中要宴群臣,自然是要回京的。”
孟夫人记下了日子,开始不厌其烦嘱咐道:“翠微宫建在山间,夏日风凉,晚间或许要添衣。值房内你记得少用冰。还有那些冰饮冰果子,不要贪凉多吃。女儿家,吃多了寒凉之物对身体有害无益……”
顾宁熙乖巧答应着,话语从左耳中穿过,又从右耳中飞出。
官员们供冰都有定例,孟夫人想着都到了行宫中,也不必再担心熙儿偷偷溜上街买那冰镇的饮子。
她放下心,将新缝制的几件束胸放进了箱笼底。
夏日里衣衫换得勤,多带些有备无患。
“大约何时动身?”
“五日初二罢。”顾宁熙答。
为了啓程方便些,五月初一那晚她便带着行囊住回了兴宁坊的小院。
……
翌日天明时分,便有一乘马车候在了院外,接顾宁熙入宫。
御驾先行,并未如何铺陈仪仗。但禁军开道,天家威严不容冒犯。
顾宁熙是第一次去翠微宫,这座皇家行宫是当年太上皇初自立为晋王时,于甘谷一带游猎。他深觉此地山环水抱,藏风聚气,乃祥瑞之兆。
于是命人勘探风水,背靠翠屏山,在太和谷顶端建翠微宫。尔後又扩建过一回,顾宁熙听闻翠微宫殿宇台阁绵延数里,蔚为壮观。
陆憬很早便起身,宫中一切预备妥当。
“走吧。”
他等到了人,携顾宁熙上了自己的车驾。
宫门重重打开,从皇城到西面的翠微宫,大约半日便能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