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前任登基为帝之后免费阅读 > 104 昭告(第1页)

104 昭告(第1页)

104昭告

◎顾家二郎君实为侯府嫡女。◎

午後的阳光漫过御书房,轩窗上雕刻的云纹在光影中舒展。

湖笔润了墨汁,原淮王陆忱勾结突厥一案已尘埃落定,顾宁熙方在删改降罪的圣旨。

淮王陆忱早已被废为庶人,太上皇与陛下权衡之中,幽禁他于仁智宫西北角,终身不得出。

到底是血脉相连,哪怕淮王之罪罄竹难书,背上弑弟的罪名终归对君王名声有损。

况且太上皇和姚皇後尚在,他们终归不忍白发人送了黑发人。

圣旨经二位中书舍人草拟过三稿,陆憬阅後无误。顾宁熙工笔誊抄,于未时发往门下省复核。

她清闲下来,打量着御案上堆积的奏疏,不知他今日又要忙碌到几时。

未几,孙敬入内添茶,才出了一会儿神的顾宁熙就发现孙大总管捧了其中一摞奏案到自己面前。

孙敬退下後她粗粗翻阅过,都是帝王尚未批复过的公文。除了工部事项外,还有些与之相关的户部庶务。

朝廷兴修水利,工部负责施行,户部核算银两。近几年两部羁绊愈深,彼此的属官时常共事,不少都已相熟。

陆憬道:“你先拟了批复,稍後朕再看。”

如此能省下他不少工夫。顾宁熙本就熟悉工部运作,这两年在中书省历练,又曾巡视地方,户部庶务对她而言也不算陌生。

她寻了空白宣纸,裁成小块。想了又想,顾宁熙又去陆憬书案上搬了两封他批阅过的奏折。

每阅一封奏疏,顾宁熙便在宣纸上写下两行节略,尔後参照陆憬惯来批复的文风,提笔落下自己的见解。

每一小方宣纸都夹入对应的奏疏中,对照很是方便。

初次做这等事务,顾宁熙十分审慎,对疑难的奏案句句斟酌。

她倒是不觉疲累,如法炮制几封後,虽说速度仍旧慢,大约只有御案後那人的三分之一,但顾宁熙渐渐上手。

二人各自忙碌,有两封顾宁熙实在拿不定主意的,便单独挑出,多写了两三版。

右侧未阅完的奏疏慢慢移到左侧,陆憬先顾宁熙一步处置毕。

他起身来到顾宁熙的书案前,坐于她对侧,顺手便拿起了她处理好的奏案。

朝夕相对,其实很多时候于政见上元乐都与他不谋而合。

陆憬笑了笑,这是他们之间的默契。

元乐草拟的批复,大部分陆憬阅过後都直接誊抄于奏疏。偶有一两封稍加修改,大体无碍。

户部与工部数额的弯弯绕绕,有时陆憬看着心烦,元乐会比他更细致。

黄昏时分,御书房中的政务悉数料理完毕。

顾宁熙舒舒服服伸了个懒腰,与陆憬一同回了後宫用晚膳。

他们间的事已经在母亲面前过了明路,顾宁熙也不必费心再找借口,行事更轻松。

她原本以为是因为秋猎加上风寒,御书房中积攒了不少政务,所以让她临时接手些许。

但往後的第二日丶第三日丶第四日都是一模一样,以致本来每天安顿毕分内事务,可以清闲一至两个时辰不等的顾宁熙午後日程都被占满。

取而代之,陆憬每日从御书房中抽身的时辰越来越早。

到了第七日时,顾宁熙将一堆奏疏送回御案後终于忍不住开口。

陆憬轻飘飘道:“多学些不好吗?”

顾宁熙:“……”

陆憬揉了揉她的脸颊,语气仍是轻松的,但说出来的话语却远非如此。

“若是日後朕北上亲征,朝廷事务总要有人照管的。”

与其交给宗室亲王,或是朝中重臣,他为何不能托付给自己的枕边人?

他的元乐是一甲的探花郎,在三省历练多年,天资远胜朝中许多人。

他更愿意信任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