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前任登基为帝之后免费阅读 > 107 二圣临朝(第2页)

107 二圣临朝(第2页)

太上皇挥退殿中侍立的所有仆从,怒气未消,胸腔剧烈起伏。

“开科取士乃国之要务,关乎社稷千秋!你怎能让一女子主持!陆祈安,朕把大晋江山交到你手里,你就是这般对朕丶对万民交代的?”

太上皇怒极,他是已经甚少过问政事。但宣政殿上皇後当衆干政,任科举主考这般的荒唐事举朝皆知,如何能不传到他的耳中?

“父皇息怒,保重龙体。”

“你要朕如何息怒?!”

本以为祈安立了宣平侯嫡女为皇後,定下国本,他便再无忧虑。哪成想陆祈安色令智昏,竟拿朝堂当儿戏,令後宫妇人指手画脚。

陆憬神色平和,并未出言顶撞。可太上皇望着年轻的儿子,已然感到深深的无力。

时至今日,他的心腹朝臣或如他一般退居边缘,或重新效忠祈安。大晋朝堂已不是昔日的朝堂,他再奈何这个儿子不得。

李暨端了汤药,陆憬亲自侍奉。

他猜到父皇会动肝火,故而亲身前来解释。

“儿臣请父皇息怒。”他仍是这一句话。

用过汤药,待太上皇神色稍缓,陆憬方示意孙敬捧了卷纸上前。

陆憬呈于太上皇面前:“父皇请看,此为殿试策问。”

太上皇远没有到老眼昏花的时候,作为曾经的大晋之主,他当然清楚朝中弊病。只是许多事他已有心无力,只能悉心栽培储君,留待继任者。

这四道策问出得极为漂亮,或论边防,或察民生,或督吏治,或正教化,内外兼顾,针砭时弊,非对朝堂世事洞若观火不可得。

太上皇何尝不知晓行卷的风气。但世家勋贵为定鼎大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无论是他还是蜀王,都没有办法彻底削弱他们在朝中的影响。太上皇赞许殿试,唯一的不满无外乎是祈安令女子主考,把江山博美人一笑。

“父皇,科举取士,元乐有何不可?”

“区区女子——”太上皇脱口而出,却又想起祈安的皇後并非寻常的闺阁女郎,“但朝中人才济济,中书令也好,司空也好,翰林院掌院学士也好,谁不能更胜任此职?你何必让天下人议论纷纷?”

陆憬目光落于卷纸,从容道:“可父皇,殿试是元乐的主意,四道策问也都是出自元乐之手。”

太上皇一时哑然。

陆憬接着道:“儿臣少时与元乐一同进学,朝夕相伴,儿臣自然相信元乐的才学。元乐科举入仕,还曾是父皇钦点的一甲探花郎,在六部为官多年。父皇纵然不相信儿臣,还不信任自己的眼光吗?”

太上皇望那卷纸,世家勋贵年轻一辈的子弟中入朝为官者不少,他记住的人不多,顾家这位小郎君算是一位。

他曾经也有心栽培提拔她,想让她成为世家子弟为官的楷模,改一改他们骄矜惫懒的习气,真正为国为民。

“元乐的品行才学想来父皇也认可,她亦曾代儿臣巡察地方水利,熟知民生艰难。如今朝政千头万绪,儿臣需要有人一同分担。与其扶植朝中重臣,儿臣为何不能选元乐?她才与儿臣一心。”

太上皇默然片刻:“古往今来,外戚干政的道理你总该明白。”

“宣平侯府无可用之人,元乐更不会扶持顾氏一门。”

甚至她的态度比陆憬还冷淡些,赐给宣平侯府的虚名都是陆憬自行作主,不想让外人以为元乐这个皇後受了轻待。

太上皇所有的顾虑被陆憬一一解释分明,只是他心底仍越不过那一道坎。

殿中父子二人陷入沉默,李暨前来通传,道李太卜求见。

自从身体每况愈下後,太上皇开始迷信仙道,近来李太卜深得他宠信。

朝中尚有政务,陆憬起身告退,等过上几日再来与父皇分说。

“你去罢。”

太上皇挥挥手,命李暨送了祈安出去。

陆憬明白父皇对求仙问道之术的热衷,只要不碰符水,不噬丹药,寻个慰藉无妨。

李太卜晓得轻重,以补药代替金丸,父皇服用过後心中好受不少。再者仁智宫中有母後照管,陆憬得以心安。

正殿中清苦药香散去些,李太卜行礼如仪。

“微臣给太上皇请安。”

“起来吧。”

太上皇半阖着眼:“这些日子,九宫阵可算出结果了?”

李太卜拱手:“回太上皇,您所料未错,皇後娘娘确乎是陛下天命之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