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
明日後,荣国府那边传来了消息。
周进果然是个行动派,郑重请了官媒,又特意邀了对自己有栽培之恩的师父周勇,以及刚刚奉旨回京丶在北疆与贾环和周允颇有交情的戍边将军莫将军,一行人带着丰厚的聘礼,浩浩荡荡前往荣国府提亲。
贾母与贾政丶王夫人见这般阵仗,又早知是贾环亲自牵线,周进本人年轻有为,前程看好,且家中关系简单,自是无比满意。
迎春在自己的房中听闻羞红的脸,心中难看,悬了多年的大石终于落地,只馀下对未来的期盼与一丝羞涩的慌乱。
她的婚事便这样顺遂的定了下来,择了吉日,只待後续流程。
解决了迎春的终身大事,贾环又将目光投向探春和惜春。他寻着机会与探春深谈。
探春态度依旧明确且坚定:“环弟,你的好心,姐姐心领了。但我如今在纺织局做得正起色,手下管着几十号人,看着织出的绸缎远销各地,心中充实且快乐,远比困在内宅相夫教子来的智障,这婚事,我是真的不愿。”
贾环见她眼神清亮,意志坚决,就知道她并非赌气,而是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之所,便也不再勉强,只说:“既如此,姐姐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便好。澄心园和弟弟我,永远是你的後盾。”
探春眼中微微湿润,用力点了点头。
至于惜春,贾环斟酌了许久,看来看去总觉得京中适龄子弟中,竟寻不出几个品性丶家世都合意的人选。
要麽是家风不正,要麽是本人才干平庸,难入他的眼。
周允见他为此蹙眉,便温言劝道:“环儿,不必过于心急。四姑娘年纪尚轻,且瞧着她也并非心急待嫁的模样。”
“不若再等等,待到秋闱放榜之时,天下英才汇聚京师,届时再细细寻访,或许能觅得良缘,到时候榜下抓婿也是趣谈。”
贾环叹了口气:“她是不心急,可那之前也是因为没人为她心急。宁国府那边的名声,你我都清楚,本就风雨不断···我是想着,若能趁早为她寻个稳妥可靠的归宿,远离那是非之地,日後也能过得安生些。”
周允闻言,觉得是这麽个理,握住他的手道:“你说的是,那我们便费些心,慢慢寻访,总要人品端方,性情与四姑娘相合,经得起考验,你我才能够放心。”
贾环这才舒展了眉头,将此事暂且按下。
转眼间,距离皇帝钦定的婚期只剩一月。这日,礼部的官员亲自上门,恭敬地询问婚礼的具体议程安排。
实在是本朝从未有过两位男子,由皇帝亲自下旨赐婚的先例,礼部更未操持过这样的婚礼,加之贾环与周允皆是圣眷正隆的重臣,礼部上下不敢怠慢,又有旧例可循,只得来请示二位正主。
花厅内,茶香袅袅。礼部侍郎将拟定的几套繁复仪程小心翼翼地说与二人听,从纳采丶问名到亲迎丶合卺,无一不是参照最高规格,极尽隆重。
贾环听完,与周允对视一眼,率先开口:“有劳大人费心,只是这婚礼,我与允哥的意思都是,不必如此奢华靡费,只需礼仪周全,不失侯府与陛下体面即可,环节上能简则简。”
周允接口道:“迎亲一环,也不必按旧例以花轿相迎。我二人皆善骑射,届时一同骑马,在城内主要街巷绕行一圈,与民同乐,便已足够。”
礼部侍郎闻言,先是微微一怔,随即大大松了口气,连忙执笔仔细记下。他原本最怕这等贵人要求繁多,难以伺候,没想到这两位竟如此好说话,只要礼仪周全,不重虚礼。
他脸上堆起真切的笑容,连声道:“侯爷一周大人雅量,下官明白了。定当按照二位的意愿,将婚礼办得既庄重体面又简约大气。”
送走了礼部官员,贾环与周允相视一笑。
对他们而言,婚礼的形式远不及,彼此相守的心意重要。能得圣旨赐婚,已是莫大的幸运与认可,太过张扬,反而不好,所以简单温馨就好。
仲夏六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