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下定
六月二十六日,干支为甲申日,五行金水相生,宜开市丶纳财,象征婚後财源广进,是秦来财和方氏两人共同为柳知言和秦雪选定的下定日。
秦来财说的不嫁不娶,并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真的这麽做。
具体表现在,说媒的时候,他和方氏各自找了一个媒人上对方家门,谈论两家的亲事。以及下定这天,柳家往秦家送聘礼,秦家也往柳家送聘礼。
除了日子定在同一天外,主打的就一个各办各的,不分谁轻谁重,不分谁主谁客。
反正,就是两个年轻人成立一个新的家庭。
秦家是商户,家里不缺钱,是以送往柳家的,全都是价值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金锭丶银锭,比如各色极难得的布匹,又比如徽州有名的笔墨纸砚。
当然,所有礼都装在朱漆礼盒中,放在批红绸的礼箱中,外人是看不到具体都有哪些礼物。
但那长长的,足足有一百二十担的礼箱,却是极为引人注目的。
谁都知道秦家老爷疼唯一的闺女,娶了这秦家的闺女,等于同得到了秦家的一切。
深知这一点,所以秦雪从六岁开始,就没少接触那些对她大献殷勤的人。
于是,生怕年纪小丶尚不知事的闺女,在他没注意的时候,被坏心眼的人哄骗走。
秦来财早早就放出,秦家是要招婿上门的,还提了很高的上门女婿要求,为的就是让大部分人知难而退。
秦来财这举动,确实吓走不少人,但也有家里不缺儿子,缺钱的人家,可惜这样的人家,一般都达不到秦来财对女婿的要求。
于是,秦来财都不将这些人放在眼里。
当然放出这种话後,他还没少教育自家闺女,说很多想吃绝户的男人欺负女子的事给她听,叫女儿不会轻易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骗走。
他这双管齐下的一顿操作,效果却似挺不错的。
闺女安安稳稳长到十五岁,始终没被别有居心的人,骗走。
可他先头发现自家闺女好像被他矫枉过正了,每次说起成亲的事,她都没有小姑娘对亲事该有的期待和娇羞。
意识到这点後,秦来财其实是有些後悔的。
他怕自己害得闺女,一辈子不知道成亲生子是一件多麽值得期待的事。
後来柳知言出现,他的出现,让秦来财从闺女身上,看到了这个年纪的姑娘,在提起亲事丶提起男子时的娇羞。
那一刻,他由衷感激柳知言。
更让他感动的是,这後生丝毫没讨价还价,就一口答应当秦家的上门女婿,还为了能更好保护女儿,甘心情愿参加他过去不感兴趣的科举。
这麽好一後生,秦来财愿意多替他想,所以在他坚持当上门女婿的时候,他提出了这种世人都觉得不伦不类的婚娶方式。
让人就算想说他倒插门,也不太站得住脚。
更在今日的下定礼上,用了十足十的心思。
为的全是回报柳知言那份心意。
家里有两位朝廷重臣,他们家没少受朝廷的赏赐,按理方氏早就习惯收礼。
饶是如此,当她一箱箱打开秦家送上门的下定礼後,也着实惊讶了一把。
朝廷赏赐的东西,除了一些寓意好的东西,比如玉如意,便是一些日常的东西,比如布匹丶比如腊八粥丶比如哪里上供的新鲜水果。
而秦家送的下定礼,确实金闪闪的金锭丶银闪闪的银锭,泛着青紫光的一条条墨,各色质地上乘的砚,一沓沓抖起来如清风拂叶般清脆的宣纸。
方氏一农村老太太,早些年是不懂笔墨纸砚这类东西的。
可随着家里用这些的人多了,几十年下来,她也略懂看这些。
自然一眼就看出,秦家送上门的都是好东西。
想到她给秦家下的订,她看向一旁拿着礼单的小孙子,“这麽对比起来,我给准备的下定礼,似乎有点不够看啊。”
“不一样。”柳知言却有不一样的看法,“秦家最不缺金银财宝,您要像秦伯父这样都给准备这种东西,那跟两家互相换礼差不多,那有什麽意思?!”
“相反,您给他们准备的那些带有官制字样的御赐之物,于秦家来说,那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那些东西虽然不能拿来买卖流通,却是一般商户人家,终几辈子人的努力,都不一定能得到的东西,“虽然将来我入朝为官,肯定也少不了这些东西,但眼下这些东西他们绝对当成珍宝一样,珍而重之地收好。”
没错,他的老祖母,给秦家准备的很多东西,都是圣上御赐。
扬州府这边的宅子才置办不久,这些东西自然是他的老祖母,去信京城,让他亲爹遣人送过来的。
这也是本来可以中旬就下定,却拖到六月下旬才下定的原因。
活到方氏这把岁数,她已经很懂得‘凡是忌圆满’的道理,所以哪怕她觉得自己小孙子这门亲事不是十全十美,却是带着十足的诚意做的准备,能想到的,能做到的,她都尽自己的心意去做。
就拿让大儿子挑那些下定的礼,专门让人从京城送过来的事,“你觉得没问题就好。”
“您老吃过的盐,比我们吃过的大米还多,可比我这小夥子靠谱多了,绝对错不了。”搁他自己准备,他大概就意思意思,不会特意劳动亲爹。
柳知言说的没错,秦家两父女看着柳家送上门的礼单,都有些回不过神。
上次跟柳于蓝聊的时候,知道他现在是外放官员,还知道其妹夫也是个当官的。
可他们的年龄摆在那里,就算当官场表现再出色,也不可能十几年时间,就累积了这麽长一串御赐之物。
秦来财满脸复杂地说道,“看来敏行的出身,远超乎我们想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