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围标堵截
从出租车上下来,林彻站在临江大道的一幢写字楼前。
她看了看时间,已经快五点。接到何爱华布置的临时任务後,林彻便把原本安排在今晚的密谈饭局推迟。没想到自己生日这一天,工作会如此密集,好在上午已经吃过生日蛋糕。她叹了一口气,便走进大厦。
这里的七楼,便是守诚会计师事务所,林彻要拜访的对象,正是守诚会计师事务所的创始人兼首席合夥人陆守诚,他的另一个身份,正是富源证券的外部董事。
林彻到前台说明来意,很快便被引导到陆守诚的办公室。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是林彻吧,你好!我是陆守诚,请坐!”陆守诚坐在办公桌後,一见林彻进来,便起身热情地招呼。
林彻赶紧问候:“是的,陆总好!”她坐在办公桌前,看向陆守诚,他四十多岁,一张脸庞成熟稳重,眉间略带疲惫,一头乌发中已有少许早生的华发,衣着低调,毫不张扬。
想起陆守诚上次董事会时生病入院,林彻便关切道:“您身体好一些吗?”
“老毛病了,没什麽大事,做了个小手术,调养两天就出院了。”陆守诚摆摆手,便想起董事会的事情来,“上次的会议,听说你准备得很充分,把观点表达得很透彻,发挥得相当不错!”他语气温和中肯,让人如沐春风。
“您过奖了,要感谢您发来的要点提示,给我很大的啓发!”林彻真诚道谢,会议前夜她根据陆守诚的邮件理清对方可能的进攻策略,因此在第二天对峙时才能一直保持清晰的思路。
然後林彻就进入正题:“陆总,今天过来,主要是关于这次资産评估机构的招标事宜,董事长今天还有别的安排,但是事情紧急,所以让我赶紧先过来跟您商量。”陆守诚是这次资産评估机构招投标的评标委员会主席,负责审核标书以及制定评标表格。
“嗯,刚刚何董给我打电话大概说了一下情况,我也看到宋铭哲中午发出的邮件。两天前他才把招标书的初稿发给我,让我给意见。结果今天就说已经跟三家符合条件的投标机构都打好招呼,基本上就定下来了。这个推进的速度,有点不太正常。”说到这里,陆守诚皱了皱眉头,询问道,“你们这次招投标的整个流程到底是怎麽样的?”
“陆总,是这样的,”林彻回答道,“这次资産评估机构的招标,按照市国资委的规定,富源必须从控股股东海宁集团的资産评估机构备选库里选出适合的机构,然後邀请他们加入招投标。宋铭哲现在从中选出三家,并且发出初步的邀请。我刚才看了一下这些机构,都有金融行业的评估经验,资质等各方面条件也符合标书的要求,他的做法似乎也没有违反流程。”
说到这里,林彻心里并不理解何爱华为何对此事如此敏感,还让她赶紧过来找陆守诚商量。
“流程没问题,但是机构却不一定,”陆守诚说着,打开电脑重新看了一遍宋铭哲的邮件,便对林彻说:“我现在让助手去查一下富源四年前那次增资扩股,做资産评估机构的招投标时,是哪些公司来应的标。”
林彻马上道:“陆总,这个数据我这里就有,您稍等,我马上查一下。”说着她就取出手提电脑,马上操作起来。
这次参加混改项目组的工作,涉及到很多工作实务和流程,例如招投标丶融资等等,是林彻在之前的学习和工作中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她便以富源四年前的增资扩股项目为学习蓝本,把相关的文件流程都存到电脑里,全部仔细过一遍,所以相关资料她非常熟悉。
“陆总,找到了。”林彻迅速查到上一次的应标机构,立即便发现其中的乾坤,“咦?上一次招投标邀请的三家事务所,和这次完全一样!”
林彻想了想,便猜测道:“这会不会是因为在海宁集团的备选库里,熟悉证券行业业务的资産评估事务所并不多呢?”因为在招标书里,要求参与的机构必须具有证券行业的评估经验。
“不错,海宁备选库里的评估事务所,大部分都是H市本地事务所,这些事务所做过券商资産评估业务的本来就不多,所以能够符合富源要求的也就那几家,表面上看是挺合理,”陆守诚点点头,接着却话锋一转,“但是,正是因为这个业务潜在的供应商不足,他们这几家事务所就更容易达成合谋,搞围标。”
围标?
林彻对这个术语很陌生,正想请教,陆守诚已经开始解释:“围标,又叫串通投标,就是几个投标人之间达成协议,以某一个投标人中标为目标,在投标中进行串谋。其中,中标的那家叫围标人,其他的几家叫陪标人。陪标人通常会采取撤回标书丶提交高价或包含不合理条款的标书来实现围标的目的。”
原来如此!
“四年前富源增资扩股,最终中标的是华信资産评估事务所。华信用收益法评估出来的价值,市净率不到1。2,远远低于可比上市券商的市净率水平。我当时就提出异议,无奈当时蔡明辉得到李永康的支持,海宁集团认可了这一估值。後来汉瑞能源便以这个估值为基础,以一个相当优惠的价格,获得富源20%的股权。这件事情,很难不让人怀疑华信的独立性。”陆守诚说起四年前的旧事,依然耿耿于怀。
“难道他们这次又想故技重施?”林彻恍然大悟,“按照宋铭哲的邮件,如果各董事没有异议,这周五就要正式发布标书,正式进入投标流程。要怎麽样才能堵截他们的围标阴谋呢?”
“要堵截这个事情,并不是没有办法。但我需要让助手先去确认一些信息。”说着,陆守诚便打了个电话,布置了一些工作。
然後,他便对林彻解释道:“围标人和陪标人这种利益同盟,通常都是有来有往,在不同国企的备选库里互相配合围标,方便彼此稳定持久地去服务各自的关系企业。所以很可能那两家陪标人在海宁集团就从来没有中过标,一直以来只是配合华信中标。然後到了在其他国企招投标的时候,就轮到华信配合其他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