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鞭子缠着倒刺,鞭梢沾了泥点,在冷雾里泛着森然的光。
江不辞眼神沉得像村口深潭的水,语气却带了几分漫不经心:“李大人,村民不懂军法,恐失了分寸,那便还是让我来吧。”
李怀策满意地点了点头,看着他手里那鞭子,勾了勾嘴角:“江小公子受累了。”
他们在这里一唱一和,旁边的村民们却是敢怒却不敢言。
“江不辞你疯了!”
人群里立刻炸了锅,王大娘攥着帕子往前冲了半步,又被身旁的汉子拽住;
张忠的娘蹲在地上,双手抓着头发,喉咙里发出呜咽的声响。
江不辞没看任何人,手腕一扬,马鞭带着破风的尖啸落下。
倒刺刮过张忠的裤腿,瞬间撕开一道血口,鲜血渗出来,在灰白的石碾上洇开一小片红。
“造孽啊,造孽啊,这个黑心肝的!”
“为了讨好官爷,连同乡都害!”
“我早就说了,这金瞳儿就是讨债鬼,咱们早晚是要被他给害死的!”
……
污言秽语像冷雨般砸来,江不辞的肩膀几不可察地抖了抖,握着鞭子的手却更紧了。
他馀光瞥见李怀策嘴角勾起一丝满意,又狠下心挥出第二鞭,落在张忠另一条腿上。
少年疼得浑身抽搐,额角的冷汗混着泪水往下淌,却咬着牙没喊一声。
江不辞的喉结动了动,直到李怀策摆手说“够了”,他才扔下鞭子,转身穿过愤怒的人群。
衣裳下摆扫过地上的残叶,背影孤冷得像株被霜打蔫的芦苇。
阮清殊站在人群後,指尖掐进了掌心。每每见到这样的场面,她心里却不太舒服,可这次更多的是不解。
今日江不辞的狠戾,让她心里像堵了团冷雾。
他到底,意欲何为?
夜深了,月色被乌云遮得严严实实,冷风卷着枯叶打在院墙上,发出“沙沙”的响。
阮清殊揣着家里的金疮药往张家走,路过後院矮墙时,却听见里面传来细碎的木板声。
她踮起脚,透过墙缝往里看去。
江不辞正蹲在地上,面前放着个木盒,里面是他自制的机关夹板:用打磨光滑的竹片拼成,边缘裹着浸过桐油的布条,还缀着小巧的木扣用来调节松紧。
张忠趴在矮凳上,裤腿被剪开,伤口敷着翠绿的草药。
江不辞正小心翼翼地将夹板贴在他腿上,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瓷娃娃。
“疼就哼出声,别憋着。”江不辞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白天那两鞭看着凶,其实都落在皮肉上,没碰着筋骨。你这伤得养上二十天,等征兵截止,他们自然不会要你了。”
张忠闷声“嗯”了一声,却把头偏向了一边。
“怎麽了?”江不辞帮他将腿固定好,擡起头来看他。
张忠憋了好半天:“乡亲们都说,是你把阿毛哥给害死了……”
江不辞咬着嘴唇不说话。
不言,在张忠这里就相当于默认。他立刻变了表情,猛地推了江不辞一把:“你滚!你滚!我的腿就算是以後都瘸了,我也不要你治!”
江不辞慢吞吞起身,脸上表情不变:“我走可以,夹板你别乱动。这几日若是不好好养着,大罗神仙来了也救不了你的腿了。”
说罢,他面无表情地转身走了。张忠看着他的背影,又看看自己的腿,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墙外的阮清殊怔住了,望着院内那道清瘦的身影,她无声地勾了勾唇角。
第二日,江不辞去找李怀策喝酒,李怀策咬着花生米,笑着用手指头指着碗里的酒:“你们村的酒酿得也太糙了些,都喇嗓子。等这件事情办妥了,到了镇上,我请你去喝百花楼的酒,那酒才叫甜醇可人呢。”
江不辞笑笑:“王爷可有给大人定下期限?”
李怀策一愣,仰头喝了一口酒:“没有。”
他四处看看,突然把头凑了过来,压低声音道:“王爷还没定下何日发兵,只让我来征兵,并没有言明何时用兵。前几个村子也征了些,一个个像是饭桶,我真担心还没到战场,军粮已经不够吃了。”
江不辞看着他:“李大人一向机敏,可听说过一句‘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依我看,既然王爷那边还没有定下日子来,军粮也有定数,不如先送他们回家去。”
李怀策蹙着眉看过来。
江不辞继续道:“把这些人囚起来,一是浪费军粮,二是人心惶惶。若是激起了民愤,咱们劳心劳力不说,传到王爷耳朵里,也要治咱们一个失职之罪。”
“不如先让他们各自归家,暗中记下每家每户的适龄名单,到时候直接按照名单抓人,岂不更容易些?”
李怀策细细琢磨一番,发觉有理,笑着将酒碗端起来:“比起机敏,江小兄弟才是更胜一筹啊,这碗酒,我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