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无名档案任务 > 50 舆情(第2页)

50 舆情(第2页)

“这件事我来想办法。”蔡兆文目光沉了沉,说,“你先回去,等我消息。”

苗天走後,蔡兆文锁上门,迅速地将一身西装换上长衫,抓起帽子,悄无声息地从後门离开了报社。他警惕地在街上绕了几圈,最终在一家不起眼的照相馆门前停下脚步。照相馆的夥计擡起头看见来人,也不交流,只打一通电话,几分钟後便有一辆小轿车停在门前。

蔡兆文钻进汽车,熟稔地在後座卧倒,将帽子盖在脸上。汽车穿过南京城的大街小巷,一路驶进梅园新村30号的中共代表团驻地,然後在会客厅前停下来。

司机率先下了车,站在东面挡住远处特务盯梢的视线。蔡兆文紧随其後下车来,却是自然地看向西侧的院子,然後大大方方地走上台阶,走进会客厅里。

杨峤民在会客厅的一角接见了这位地下党同志。

蔡兆文说明来意,然後递上信封。

“杨同志,”他有些担忧地开口说,“岩崎隆司的罪行板上钉钉,哪怕是有暴露我自己的风险,我们也要把这些证据公之于衆。这样,才对得起我们那些牺牲的同志。”

“蔡同志,不要冲动。”杨峤民叹了口气,说,“能拿到如此详尽的证据,还能对国民党态度了如指掌,这位来稿人,应该不只是单纯对国民党嫉恶如仇这麽简单。”

“我知道。这也是现在我唯一担心的地方。”蔡兆文点点头说,“我怀疑,这位来稿人应该是我们的潜伏同志。如果贸然发表,我担心军统那边会顺着线索调查,再给那位同志带来危险。所以才来问问你们的意见。”

“这件事确实马虎不得,”杨峤民皱着眉说,“容我想想。”

蔡兆文点点头,紧绷的神经总算放松了一些。

杨峤民盯着那些证据反复看了两遍,忽然擡起头,问:“我记得之前上海肃奸委员会的负责人是先礼的姐姐?”

“对,那周先良虽不是什麽善茬,但在惩处汉奸这一方面,至少还是和我们一致的。”蔡兆文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可惜後来被戴笠扣押,换成了朱砚平。”

提起朱砚平,杨峤民的神色又凝重了几分,沉思良久,对蔡兆文说:“我有一个办法,你等我一下,我去把周先礼同志叫来。”

几天後,《新民报》刊登出了日本在华间谍头目岩崎隆司未经审判即将被遣送回国的消息,一旁附随的赫然是他的罪证照片。

一时之间,群情激愤。

中共代表团乘势向南京政府方面提出要求,希望严惩日本战犯,毫不姑息。而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对于这一包庇行径颇有微词。

在调停谈判的紧要关头,南京政府承受不住美方的巨大压力,最终,不得不将岩崎隆司送上了军事法庭。

罪证确凿,判处绞刑,于次日清晨八点十五分执行。

这一天,徐应明来到行刑现场,亲眼看着这个害得无数中国人家破人亡的间谍头目和刽子手的头颅滚到地上,喷涌的血迹和泥土混杂在一起。

她笑了。

转过身,却见朱砚平不知何时竟也来到了她的身後,正默默地看着她。

徐应明愣了愣,微笑着点点头,正打算离开,朱砚平却叫住了她。

“等一下。”

徐应明站定,深吸一口气,回过头来目光疑惑地看向他:“怎麽了?”

“这些东西,是你给《新民报》的吧?”朱砚平扬了扬手里的纸张。徐应明定睛看去,赫然是对那一封匿名信的追踪调查。

徐应明眯起眼睛。

“你因为岩崎隆司的案子,办事不力被谭主任批评了?”徐应明心下了然,冷笑一声,盯着朱砚平的眼睛,“老师,你什麽时候竟也开始这般捕风捉影了?”

“捕风捉影……”朱砚平轻笑一声,摇摇头,慢悠悠地往刑场外面走去,“那你告诉我,什麽是风?”

两个人并排着穿过大门,徐应明面不改色地向他陈述事实:“我虽挂着上海肃奸委员会委员的名,可半年前便已离开了上海,这期间你在那边做了什麽,我又如何知晓?”

“你的确不在上海,但是这些证据,你却是知晓的。”

“朱砚平,知道这些证据的,不止我一个人。”

“可你同样也不能排除嫌疑,不是吗?”朱砚平猛地停下脚步,转过头来,目光探究地打量着她,“况且,你和岩崎隆司有仇,你希望他死。”

徐应明收敛了笑意,迎上朱砚平的目光。

“没有人不恨他,”她冷冷地说,“岩崎隆司作恶多端,但凡是有点良心的中国人,没有人不希望他死。”

朱砚平盯着她,没有作答。

“朱砚平,”徐应明看着他,平静地说,“你怀疑是我干的,却宁愿跑到这里来质问,也不去向谭主任举发,是因为你的调查结果根本就不是我,对吧?”

她皱起眉头,接着道:“老师,你从前不是这个样子的。”

朱砚平看了她很久,最终叹了口气:“对不起。”

徐应明有些怔住,朱砚平的话却还在继续。

“是中共代表团的人,”朱砚平说,“那封匿名信的主人,是周先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