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大夫就端着那副脸色进了後院。
後院中,他那“年幼”的弟已收拾妥了今日所有用过的药罐子,正屈腿躺在老柳树干上看书。见兄长进来,他面上反没有对着外人时浮夸又张扬的表情,从树上一勾腿便落了地,“阿兄,今日十五,我夜间出去一趟,除了殿下那边,阿嬷也想办法给我传讯了。”
仁济堂中的败家兄弟二人,正是僞造了身份潜入西境的孟是妆和六郎。
孟是妆疲于应付外人,所有总一副冷若冰霜的脸色,此刻松懈下来,倒有了些活人气,嘱咐六郎:“跑熟了的地方也要谨慎,今夜我在後门等你回来。”
六郎本名容枕,在外也不隐藏,逢人问起就用一套说辞“兄弟一个随爹姓一个随娘姓”,不过好在他们没大办丧事,屋子里的灵位也没第三个人看,否则定然要穿帮——两兄弟和一个爹三个姓。
他摸了摸怀里几年来月月不迟的信,问道:“阿兄,你想去传一趟信吗?你与殿下十年没见了吧?”他暗叹自己是个两面细作,对着哪一头都做不到周全,一头瞒着,一头还想方设法地给孟是妆漏点儿水。
不过孟是妆显然没领会到他多此一举的苦心。
孟是妆从井里捞起菜篮子,一边择菜,头也不擡道:“一直是你接的头,城中并未戒严,你能应付得来,多我一个反而碍事。”想了想,又说,“已经十年了麽?”
他没一个字戳到六郎想引他提的,六郎只好更直接:“是啊,十年之久,你想见殿下吗?”
孟是妆简直要被他无厘头的话说得莫名其妙:“我见殿下干什麽?”
他将菜叶子上的水珠一甩:“烧水去。”
六郎面如菜色地应是,走了几步,又被孟是妆叫住,他惊喜回头,却听孟是妆问:“你上回去的时候他们怎麽说的?黄雀洲州府不会越过境西王发政令,这肯定是王府里的意思,如今连平头百姓都要骗去种地,想必过不了多久局势会更紧张。”
“他们有要让我们撤出来的意思吗?”
六郎摇头,“只让我们一切照旧。”
孟是妆又问:“银钱可会缺?”
六郎还是摇头,却技巧性地补充了一下:“宋姐姐说管够。”
然後,他眼前这根棒槌点头,一点儿忧愁都没有了,大手一挥:“快,烧了水煮点面。你早上在这院中玩儿快活了吧,一会儿午觉以後去把书给我读了。”
六郎只得沉下肩膀丧气地挪进厨房。
孟是妆不能体会他的心情,用过饭後照旧去那间供着灵位的屋子给老居上了几炷香。仁济堂前後院都静悄悄的,他对医馆里的生意很有点数,手上有些银钱和计较的人都不会来这儿就诊,毕竟他一伸手就能看出是个残废,能吓跑不少真心看病的人。
这个时节也不是风寒盛行的时候,真有要事,会直接穿过医馆内室到後院来叫人。
他此前在梁王府和周先生学了一些皮毛,後来与梁王府衆人告别後,带着老居一路南下,中间拜过一个风烛残年的圣手为师——承诺为师父安置妥当身後事,恰好凑了这些够用的本事。直到淮河两岸对峙情势愈发紧张,老居养病要的药材中断,他才又带着老居辗转来了西境。
至于遇上六郎,再搅和进梁王府这艘大船上,属实是个意外。
孟是妆盯着老居灵位上,自己亲手刻的每一个字,看到“居切云”三个字时,一阵胸闷。
他扶着窗沿慢慢盘腿坐下,在这块自己常坐的地方後,摸出了一把崭新的短剑。
他觉得自己这个毛病是改不了了。
分明从前对着那把剑,有滔天的恨意。
想着,孟是妆突然有些想不起从前那把剑叫什麽名字。
其实他南下姑苏以後,这种持械才安心的症状消失了一阵子,等到在黄雀洲落脚以後才故态复萌。他抱着这把专买来的新剑,却觉没从前的任何一把剑叫他安心。这把剑太干净了,没沾过血,好像就镇不住那些时刻缠绕他又说不清名堂的梦魇。
孟是妆冲着老居的灵位叹了口气。
这样的感觉很难说清,他像回到了西流海上漂泊的时候——这片一生只踏足一次就让他永远难忘的海域,四下是冰冷又白茫茫的雾,他被困在此中,不知道自己要干什麽丶该去哪儿。比在素剑山上还让他不安心。
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骤然听有人叩门三声,猛一回头,居然是六郎进来了。
六郎先是满眼担忧地看了看他,迈步进来为老居燃了三柱香,才开口说话:“阿兄,晚间我来叩门你没应声,饭我温在竈中了。太累的话不必等我,我会平安回来。”
孟是妆盘膝伸手推开上方的窗,竟然已经半夜了。
他站起来,觉得自己的精神不好,决定给自己开个方子。他没答应六郎不等待的话,挥手叫六郎早去早回。
六郎换了身从没在外人面前穿过,但样式普通的衣裳,推开後门出去了。後门一关,院中轻轻吹起了一阵风,风带起老柳树柔软的枝条,婀娜地晃了一圈又一圈。
—
一圈圈涟漪在池塘中晃开,这个时节荷花没开,池塘上的柳树却青得很喜人。
柳树下,如今开兰州的主事正披着外衣看月亮,他面上百无聊赖,实则心情焦急又期待。
宋静妍知道他这个日子不听到消息绝不会去睡,于是趁夜前来。
她站在柳树前,与人隔开一面生动鲜活的“翠玉帘”,月下朦胧,好像後头是仙子。
她声音不轻不重:“殿下,六郎来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