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他。沈秀兰想了想,点头道:“可以试试。”
她当场取出五块钱递给老陈:“这是第一个建议奖。”
老陈接过钱时,手依然有些抖,但这次是因为激动。
他小心地把钱折好放进口袋,转身就去取醪糟。
中午营业前,新配方的锅底已经准备就绪。沈秀兰特意让裴晓蝶在店门口立了块牌子:“本店配方全新升级,欢迎品鉴。”
客人比往日更多,不少人吃完还特意来问新配方有什么不同。
沈秀兰笑着应答,眼神却不离后厨。
打烊后盘点,今日的营业额比往常高出两成。
沈秀兰让会计给每个员工都了五块钱奖金,说是新配方上线的红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夜幕降临,沈秀兰独自留在办公室。她锁好门窗,将新笔记本收进保险柜最底层。
转动密码盘时,金属齿轮出清脆的咔嗒声。
窗外的海棠树枝轻轻摇曳,在玻璃上投下摇曳的影。
保险柜的密码盘出最后一声清脆的咔嗒声,沈秀兰轻轻吐出一口气。
窗外晨曦微露,海棠树的轮廓在渐亮的天光中清晰起来。
她揉了揉有些酸的手腕,目光落在桌面上那本记录着火锅店每日营收的账本上。
翻到最后一页,她用红笔在“服装试销”那一栏画了个圈。
二十七件,这是西单店开业那天卖出的服装数量。
旁边还详细记录着每款的尺码和颜色偏好。
“姐,这么早就起来了?”
沈秀竹端着两杯豆浆推门进来,看见姐姐桌上的账本时,眼睛微微一亮。
她今天穿了件自己设计的立领衬衫,袖口绣着细密的兰花纹样。
“正好你来了。”沈秀兰将账本推过去,指尖点在那个红圈上,“看看这个数字。”
沈秀竹放下豆浆,俯身细看。晨光落在她专注的侧脸上,睫毛投下浅浅的阴影。
她看了好一会儿,才直起身子,嘴角抿出一个浅浅的弧度。
“比我想像的卖得好。”她的声音里带着克制的高兴,“那天带来的都是样衣,码数都不全。”
沈秀兰拉开抽屉取出一串钥匙:“走,带你去看看隔壁的铺面。”
姐妹俩穿过火锅店尚未营业的堂食区,裴晓蝶正在擦拭最后一张桌子。
见她们过来,她放下抹布快步跟上:“老板,隔壁已经清空了,房东昨天把钥匙送来了。”
推开相邻店铺的门,阳光从临街的玻璃窗倾泻而入。
六十平米的店面空荡荡的,墙角堆着些前任租客留下的杂物,但整体结构方正,采光良好。
沈秀兰走到窗前,指着窗外:“这里正对公交站,每天上下车的人流不断。”
她又指向内侧的墙壁,“这面墙打通了就是火锅店的等位区。”
沈秀竹从包里取出卷尺,一边测量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
她的动作很快,尺带拉出的声音在空荡的店里格外清晰。
“这里可以做成试衣间。”她指着东南角,“把墙面刷成米白色,再挂几盏暖黄的壁灯。”
裴晓蝶插话道:“昨天有好几个客人问,能不能定制其他颜色的款式。”
沈秀兰从包里取出计算器,按下一串数字:“租金、装修、批铺货,启动资金大概需要三千块。”
她转向妹妹,“你觉得多久能回本?”
沈秀竹合上笔记本,眼神坚定:“三个月。如果按上次的销量推算,每天卖出十件就能保本。”
当天下午,装修队就进了场。沈秀兰请的是给火锅店做过装修的老陈团队,工人们轻车熟路地拆隔断、刷墙面。
电锯声和敲打声持续了整整一周。
在这期间,沈秀竹往返于布料市场和工作室之间。
她带着两个学徒工,日夜赶制新一批的成衣。
工作室的缝纫机从早响到晚,裁剪好的衣料堆满了长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