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评委老师。”吴小雨指着手机,“孩子们踩上去之后,地下的回应节奏反而更稳了!就像是…就像是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录音里,孩子们清脆的笑声和“咚咚哒”的节奏交织在一起,在会议室里回荡。
“标准修的是路,我们留的是呼吸。”吴小雨说完,感觉自己像是打赢了一场小小的战役。
然而,战役的结果是惨烈的。
方案落选,理由是“缺乏可操作性”和“安全性隐患”。
吴小雨没气馁,直接把打印稿贴在了步行街公告栏的角落里,还用粗黑的马克笔写上了那句挑衅意味十足的标题——《如果你听见了,请踩一脚》。
三天后,当她再次来到公告栏前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那张纸的下方,多了几十个深浅不一的泥鞋印。
有男人的,有女人的,有孩子的。
歪歪扭扭,像是一群蚂蚁在跳舞。
最中间的一个鞋印,格外显眼,明显是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踩出来的第三点。
“嘿,有点意思。”吴小雨嘴角微微上扬,心里仿佛有一颗小火苗被点燃。
与此同时,在市公交公司的老旧家属院里,赵工正对着一堆废弃的管道零件呆。
赵工年轻的时候是个文艺青年,还组过乐队,是队里的鼓手。
后来为了生活,才当了管道工。
虽然告别了舞台,但他对声音的敏感,却刻在了骨子里。
这次被单位请回去做“感官经验传承讲座”,他心里既高兴又忐忑。
“现在的小年轻,都信仪器,谁还信你那耳朵?”老伴一边给他整理衣服,一边唠叨着。
赵工没反驳,只是默默地把那根用了几十年的旧听音杆擦了又擦。
讲座现场,年轻的技工们人手一本笔记本,眼睛里充满了对“黑科技”的期待。
赵工没讲那些深奥的术语,也没展示那些高科技的检测仪器。
他只是默默地走到墙角,拿起了一块锈迹斑斑的铁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今天,咱们就听听地下的声音。”赵工说着,把听音杆的一端贴在地上,另一端紧紧地贴在耳朵上。
全场寂静,只能听到他粗重的呼吸声。
过了许久,赵工突然抬起头,皱着眉头说道:“今天,少了一声。”
“少了一声?什么意思?”一个年轻技工忍不住问道。
“仪器显示一切正常啊,赵工。”另一个技工指着手中的检测报告说道。
赵工摇了摇头,没有解释。
他走到丙三段预留井旁,蹲下身子,用铁皮的边缘轻轻刮擦井壁三次。
“嚓…嚓…嚓…”
声音不大,却在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三分钟后,地下传来一阵迟疑的回应,像是某种生物在小心翼翼地试探。
“噗…噗…噗…”
赵工抬起头,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