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起头,看着那两名制服人员,声音虽然沙哑,但却充满了力量:“这是个人回忆录,不是公物!”说完,他缓缓地亮出了自己的退休证和工会编号。
那两名制服人员迟疑了,他们对视了一眼,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进老城区,一切都显得平静而祥和。
“我们都是巡检员。”一个声音轻轻地说。
于佳佳默默地看着那些守护着日志的居民,心里充满了感动。
她知道,这场关于城市记忆的保卫战,才刚刚开始。
课题获批的当天,于佳佳没有去领函。
她带着一个u盘,走进了市建委的信访大厅。
课题获批的当天,于佳佳没去领函。
她带着一个u盘,走进了市建委信访大厅,人群的喧嚣声在耳边回荡,脚步声和低语声交织成一种特有的城市节奏。
她径直走到意见箱前,从包里取出u盘,小心翼翼地塞进箱子里。
伴随着“咔嗒”一声,她附上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有些账,该算给下一代听了。”
走出大楼时,手机震动了一下。
她掏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陌生号码。
点开信息,一张照片映入眼帘:赵工站在老泵站的墙角,手中铜铃悬于半空,背景墙上,青苔正缓缓爬过当年班组刻下的“平安”二字。
照片无字,却仿佛在说些什么。
于佳佳紧握手机,目视前方,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自言自语:“有些事,总得有人知道。”她转身,消失在人海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秦峰捏着那封信,信纸粗糙,像饱经风霜的老手,字迹歪歪斜斜,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写成。
“老李走前说,地底声音没人传,比死还闷。”
一句话,像一根锈迹斑斑的钢钎,狠狠地凿在他心上。
信封里,还裹着一只磨得白的旧布包,打开,里面是一截断裂的凿岩钎头,断口处泛着金属疲劳的冷光,仿佛能听到它在岩石中嘶吼的最后一声。
还有一盘老旧的录音带,塑料外壳已经泛黄,贴着手写的标签:“,贯通夜”。
他颤抖着将录音带塞进随身听,按下播放键。
嘶嘶啦啦的电流声后,是低沉的号子声,粗犷而有力,像是从地心深处涌出的岩浆。
工人们围着火堆,唱着古老的歌谣,节奏与地脉的律动完美契合,仿佛整个城市都在跟着他们的歌声一起呼吸。
秦峰闭上眼睛,仿佛置身于那个热火朝天的夜晚。
那是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人们用双手和汗水,一寸一寸地打通城市的血脉。
“这才是真正的城市之声!”他猛地睁开眼睛,一股电流窜遍全身。
“地下回声计划”,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成型。
他要让这些被埋在地底的生灵,重见天日!
说干就干!
秦峰迅行动起来。
他联系于佳佳团队,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他要邀请当年参与隧道建设的一线工人家庭,参与声音创作,用他们的声音,讲述属于这座城市的地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