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大女主文里的炮灰女配(十七)
这场猜谜之热,竟持续了月馀。直至腊月将近,年味渐浓,品茗轩与杨氏绣坊方才约定,于腊月二十八揭晓谜底。
是日,品茗轩座无虚席。绣坊绣娘手持一幅红绸,缓缓展开,绸上所书——“色一百二十八,针三十六法”八字,引得满堂皆惊。
衆人纷纷核对所投之数,终究无一人全中。有人颜色猜得八九不离十,却在针法上误差甚远;有人略识针艺,却难窥色丝之奥。终无一人,将二者尽数道破。
照先前之约,这笔早已累积的彩金,便由品茗轩与杨家绣坊平分。消息传出,不仅再添话题,也令《傲雪红梅》更添一分传奇。
然则,杨家与品茗轩并未将这笔“意外之财”收入囊中。时值年关将近,寒意渐浓,年味也日渐深厚。
杨知意与品茗轩的掌柜商议,决定将这笔彩金全数取出,以“迎新纳福,与民同乐”的名义,购买米面炭火丶新衣布料等年货,分发给镇上家境贫寒的百姓。
消息传开,百姓感念不已。受惠者或添炊火,或得衣被,一个个小年景里添了几分暖意。
衆人心知,这份实惠虽由衆人共出,却终究是因为杨家与品茗轩之仁心,方得遍洒。
于是,花溆镇上赞语四起,称杨家技艺高绝,尤贵有德。
*
除夕夜,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只是杨知意看到姐姐虽然笑着,但是眉眼间好似绕着淡淡的愁意,便央着去姐姐屋里睡,好说说姐妹间的体己话。
夜已深,杨知意躺在姐姐身边,抱着姐姐的胳膊撒娇,“姐姐,你是不是有事情瞒着我?”
杨知静怔了下,随即低低笑了,“你这眼睛,比娘还尖呢?”
灯火静好。杨知意便靠着她,听她缓缓道来。
“去年乞巧那日,我去城南送绣,回程时在河埠口遇见了几个小混混,他上前劝阻,替我解了围。”
“事後我方知,他叫邵明溪,是隔壁昆山人,家中世代务农,却也读了书,已是举人身份。”
“他後来几次路过苏州,便来寻我,说是想……多看看我。我知他人品不错,言行有度,也未曾轻薄。”她顿了顿,“他曾问我,若将来有成,可否来求亲。我一时不敢答应,只说家中绣坊事繁,若我嫁了出去,账房无人可靠,爹娘怎麽办?绣坊又怎麽办?”
“我以为,他便会退了。”
杨知意的心也被揪到了嗓子眼,不自觉地抓紧了姐姐的胳膊,轻声道,“他又来了?”
杨知静轻轻点点头,放缓了声音,“临行前,他来了,问我一句,‘若我金榜题名,是否还能来叩你家门?’我,我,”
杨知意着急,“你怎麽回的啊姐姐,你答应他没?”
“我没有回话……可他说,若届时我已嫁人,他便不再来扰;若仍无定亲,他便再求一次。”
“也不知他今年的年,是在路上过,还是已到了京城,养足精神,备考春闱。”
啊啊啊啊啊,好甜!原来CP就在我身边。杨知意轻轻晃了晃姐姐的胳膊,“姐姐,你心里有他呀!”
杨知静怔了怔,轻轻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