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喝着那茶,笑着说,这辈子最庆幸的,就是曾在周家做事。”
一旁的杨云沐捧着刚泡好的热茶走来。
她没说话,只是轻轻将青瓷茶杯搁在了康良文手边。
杯口氤氲着淡淡的白气,茶香悄然弥漫。
康良文赶紧道谢,双手捧起茶杯。
他轻啜一口,茶汤微苦回甘,顺着喉咙滑下。
“我爹教我算盘整整十年,风雨无阻,寒暑不停。”
“家里的账本,每一页都翻得起了毛边。那些数字,早就刻在我脑子里了。”
“前几天听说周老板这儿招人,我就想来碰碰运气。”
“管账也好,打杂也罢,扫地、挑水、搬货,我啥都能干。只要能让周家再用我一天,我就尽一天的本分。”
周淑芬微微侧头,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他搁在桌角的包。
布包略显破旧,边角已经磨出了毛边。
可里面却露出了个算盘,样式老旧,一看便是传了多年的老物件。
木头被经年累月的手指摩挲得油亮光滑。
她忽然记起,老康先生常念叨。
这是他父亲传下的,祖上三代都是账房先生。
“你会用新的记账法吗?”
周淑芬突然开口,语气认真,目光直直盯着他。
她想知道,这个年轻人,是否只是继承了父亲的旧手艺,还是也跟上了这个新时代的步子。
康良文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立刻点头,神情诚恳。
“我在学过,整整学了两年。”
“我爹说,世道变了,老办法跟不上趟了。账本不再是记个数,还得懂分类、分项、对流水。”
“他还特意给我看过周家早年的账本,说你们家的账,一笔一划都清清楚楚,账平表齐,看一眼就安心。”
“他说,能进周家当差,是读书人最体面的事。”
这话,正戳中了周淑芬心里那根弦。
小时候,她爹管着周家的几间铺子,最服气的就是老康先生的账。
他说过,老康记账,一分钱不差。
哪笔钱是进的,哪笔是出的,何时收,何时付,连利息都算得清清楚楚。
“记得比自己心跳还准。”
那是她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明天来上班吧。”
周淑芬终于下定决心,提起笔,笔尖蘸了墨,在名册上郑重写下名字“康良文”。
“管账,月薪八十。”
康良文猛地抬头,眼睛一下子亮了。
他嘴唇微颤,声音有些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