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周时年的应对策略迅速起了效果。
向慈幼局捐赠的百匹厚实棉布,在日渐寒冷的秋末,无疑是雪中送炭,赢得了城中不少贫苦百姓和清流士人的好感。
“周氏助学金”的设立,更是让一些家境贫寒却有心向学的书生及其家人对周时年感激涕零。
这两件事经由苏婉茹有意无意的传播,很快便抵消了部分关于她“不仁不孝”的负面流言。
而真正让那些观望者和诋毁者闭上嘴的,是周记布坊在小范围内举办的“流光锦”品鉴会。
品鉴会并未大张旗鼓,只邀请了少数几位在陵州城内以品味高雅丶眼光挑剔着称的夫人,以及几位信誉卓着的大客商。
地点就设在布坊後院精心布置出的一个雅致厅堂内。
当周时年亲自揭开覆盖在样品上的轻纱时,满室皆静。
所谓的“流光锦”,并非单一颜色,而是在月白丶浅金丶淡紫等素雅底色的丝绸上,通过孙福带领匠人反复试验才成功的特殊经纬交织和染整技法,使得布料在不同光线下,能折射出如水波流转丶霞光隐现般的细腻光泽,静置时温润内敛,移动时光彩潋滟,华美而不艳俗,精致而不浮夸。
“这……这布料竟似活了一般!”一位以品味闻名的陈夫人忍不住上前,轻轻抚摸布面,触手丝滑温凉,惊叹道,“我见过苏杭的云锦丶蜀地的蜀锦,皆以繁复华丽见长,却从未见过如此灵动雅致的料子!”
另一位大客商亦是双眼放光:“周东家,此锦産量如何?可能大量供应?若能行,我愿包销往江南!”
周时年今日穿着一身自家新染的雨过天青色长裙,外罩一件薄如蝉翼的“流光锦”披帛,亭亭而立,气质清雅从容。
她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却自信:“陈夫人过誉了。张老板,此锦工艺复杂,目前産量有限,但若订单稳定,扩增産能并非难事。”
她并未急于推销,反而强调了工艺的难度和産量的有限,这更激起了在场衆人的兴趣和重视。
品鉴会变成了小型的订货会,带来的几匹“流光锦”样品被抢订一空,後续订单也排到了数月之後。
消息不胫而走。
周记布坊凭借自身实力研发出独一无二的“流光锦”,力压陵州乃至周边州府所有布庄的消息,迅速取代了那些不堪的流言,成为陵州商界最热门的话题。
周时年的名字,也真正与“技艺精湛”丶“经营有方”联系在了一起,而不再仅仅是“靖安王庇护的女人”。
品鉴会的成功,如同一次漂亮的反击,让清雅苑和布坊上下都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然而,就在品鉴会结束的当夜,子时刚过,万籁俱寂。
周记布坊後院,靠近存放珍贵染料和部分“流光锦”半成品库房的阴影里,悄然摸进来两个鬼鬼祟祟的黑影。
他们动作麻利,显然对布坊布局颇为熟悉。
“快,就是这里,把火油洒在窗棂和墙角!”其中一个低声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紧张。
另一人依言行事,从背後解下一个小罐子。
就在他刚要泼洒火油的瞬间,库房周围骤然亮起数支火把!
七八个手持棍棒的健壮夥计如同神兵天降,将两人团团围住,为首的正是目光炯炯的孙福!
“抓起来!”孙福一声令下,夥计们一拥而上。
那两人大惊失色,还想反抗,却哪里是这些早有准备的夥计的对手,三两下便被按倒在地,捆了个结结实实。
“孙……孙师傅,饶命啊!是……是有人指使我们来的!”其中一个吓得魂飞魄散,立刻招认。
孙福冷哼一声:“带走!仔细审问!”
原来,周时年早料到游尘坤或周家某些人不会善罢甘休,可能对布坊下手。
她暗中吩咐孙福,加强了布坊的夜间巡逻,尤其是对原料库丶染料间和存放贵重成品的库房,更是安排了心腹日夜轮班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