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青云劫手游烧钱吗 > 番外三 边月卫铮番外(第1页)

番外三 边月卫铮番外(第1页)

番外三:《边月·卫铮》

北疆的夜,旷远而肃杀。风掠过无垠的戈壁,卷起细沙,敲打在营房的窗板上,簌簌作响。中军大帐内,烛火通明。

卫铮卸去了沉重的甲胄,只着一身靛蓝常服,坐于宽大的书案之後。案上,一边堆着边防舆图与各处哨探的军情邸报,另一边,则整齐地码放着一摞来自京城的文书——并非圣旨,而是加盖着凤印的懿旨,以及新刊印的《朝闻新报》。

他刚批阅完今日的军务,此刻正拿起一份《朝闻新报》。报纸的墨香犹存,头版赫然刊载着关于大力推行女学的政论,笔锋锐利,显然是韩明远一派的手笔。他逐字逐句地读着,坚毅的面容在烛光下看不出太多情绪,唯有在读到“啓民智,固国本”几字时,眉头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帐帘被轻轻掀起,一股寒气涌入,随之进来的是跟随他多年的副将赵莽。赵莽搓着手,呵出一口白气,目光扫过卫铮手中的报纸,咧嘴笑道:“大将军,京城里这帮秀才老爷,如今可真敢写啊。让女娃娃们都去念书?这……这能成吗?”他语气里带着边军特有的直率与些许不解。

卫铮放下报纸,看向他,声音平稳:“为何不成?”

赵莽挠了挠头:“属下就是觉得……娘们儿家,在家缝缝补补丶生儿育女不就挺好?读那麽多书,心野了咋办?”

“心野?”卫铮重复了一遍,目光投向帐壁上悬挂的巨幅北疆舆图,那上面标注着无数要塞丶烽燧,以及敌我势力的消长。“赵莽,你可知,去岁冬,我们为何能提前三日获悉北狄左贤王部异动,避免了边境一场劫掠?”

赵莽一愣:“不是咱们哨探得力吗?”

“哨探固然得力。”卫铮淡淡道,“但最初的情报,是一名边市商户之女提供的。她随父行商,通晓些许北狄语,于市集偶然听到几句零碎交谈,觉出异常,立即通过新建的民信通道报予官府。此女,便读过两年蒙学。”

赵莽张了张嘴,一时哑然。

卫铮站起身,走到舆图前,指尖划过蜿蜒的边境线:“陛下……娘娘曾言,国之疆土,需文武并举,官民同心方能守御。民智不开,则耳目闭塞;民心不向,则根基不稳。边关将士浴血,守护的不仅是这山河,更是这山河之上的黎民,与黎民所能享有的……太平与希望。”他顿了一下,“这希望,不应分男女。”

他称呼“娘娘”时,并无半分勉强,仿佛本该如此。那场宫变,那权力的更叠,于他而言,似乎只是换了一个更能带领这个国家走向强盛的主君。他效忠的,始终是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值得守护的秩序。

赵莽沉默了半晌,重重一点头:“大将军说的是!是属下愚钝了。只要能保境安民,让咱边关的娃娃,无论男女,将来都能过上好日子,读点书,挺好!”

卫铮微微颔首,不再多言。他重新坐回案前,拿起一份关于与左贤王部重开边市丶划定草场的细则文书,仔细审阅起来。如今北狄王庭内乱,左贤王部在朝廷支持下渐成气候,边境迎来了难得的战略喘息期。但这安宁,需要更精密的运筹和更强硬的实力来维系。

烛火噼啪一声,爆了个灯花。

卫铮擡起头,望向帐外沉沉的夜色。一轮冷月,孤悬于浩瀚沙海之上,清辉遍洒,不分关内关外。

他想起最後一次奉诏入京,在大庆殿上,她端坐凤位,玄衣金凤,清冽的目光扫过衆臣,定鼎乾坤。那一刻,他心中并无旖念,只有一种近乎纯粹的欣赏与确认——他所效忠的,是这样一位心智丶魄力丶格局皆远超常人的君主。

他书案的抽屉深处,确实压着一封永远不会寄出的信。信封上空无一字。

信的内容也极简单,仅有寥寥数语,汇报了边关近况,陈明了巩固边防的若干设想。末尾,曾有一句“陛下……”,墨迹在此停顿丶浸润,最终被彻底涂抹掉,无法辨认。那被掩盖的,或许是一个过于私人的问候,或许是一个超越了臣子本分的关切。

如今,连这涂改的信,也再无必要。

他守护的,是这月照之下的万里疆土,是这疆土之上,她所要开创的那个——无论多麽艰难,却总归是向着更清明丶更开阔处前行的——未来。

至于其他,皆如这塞外之风,吹过便散了。

卫铮收回目光,重新专注于眼前的文书。他的侧影在烛光下如山岳般沉稳坚定。

帐外,巡夜士兵的脚步声与戈矛撞击声规律地响起,与呼啸的风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北疆永恒不变的夜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