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不寒
春意初露,日头一日比一日暖了些,田间垄沟里冒出了嫩芽,院墙边也长出几株不知名的野花。
可城中并不安稳。
自府城来人那夜後,已过了好几日。
虽然花溪最终只征得了成人每人一斗粮,对眼下尚有存粮的百姓而言还算能够负担,但林青禾知道,真正令她忧心的,不是粮。
是这道命令背後的意味。
花溪是座不起眼的小城,却也被点了名要粮。这意味着,外头的局势比她预想得更急丶更糟。
朝廷的手已伸不远,却还要竭泽而渔。
从那日起,林青禾便加快了整备的动作。
她带着陈谷香丶吴春花每日赶早去城中,用最新鲜的豆腐丶豆腐脑丶豆花汤,换回粮食丶药材与碎布。
与此同时,她让小队继续进山。魏长福丶蒋顺丶孙冬生等人分批轮换,每日都有人进山设套丶捞鱼丶采菜,带回来的野菜与野味,凡可久存者一律制干。
山鸡劏净晾晒,鱼剖腹腌渍,野菜焯水压干,草药也按性状分类收好。她甚至开始尝试把豆渣拌草木灰晒成饼,与豆腐干一同储入大缸封泥,贴纸标记。
她依旧在夜里记账,但那本账簿里写的内容,已经不再只是“现有存粮”,而是“能走多远”丶“能支几人”丶“可顶几日”。
这些动作并未明说,却越做越细。
整备的动作越发频繁,小院衆人也渐渐察觉出些不对。
“青禾姐最近怎麽不笑了?”罗玥悄声问。
“她是不舒服吗?”王翠翠抱着小石头,小声和罗玥说。
“不是。”旁边的林青山摇头,眉头紧锁,“姐姐是在想事。”
谁都没说破,但谁心里都明白了几分。
有一层薄薄的紧张,在小院中无声蔓延。
就像天晴日暖里藏着一道风——那风尚未吹满,却叫人止不住想擡头看天。
林青禾站在院墙角,望着远处静默的花溪城墙。那墙太安静,太干净,仿佛从未染过尘埃。
而真正的风暴,总是悄无声息地,先吹皱一潭水。
*
三月初头,乍暖还寒。
一场春雨刚过,空气中仍带着湿冷,小院前後泥泞难行。连日劳作後,院中几位年纪大的便开始咳嗽丶发烧。
“不过是倒春寒罢了。”
“往年都是这样,这个时节最容易生病。”
衆人议论着,语气里带着轻松。
开始病的是王老太和吴老汉,一个六十八,一个六十六。两人身体底子原就不强,天一凉就喘不上气,咳嗽也老毛病。
林青禾本也未多想,嘱咐熬了姜汤,添了被褥,安排人送热水热粥。
然而第三天一早,刘大娘也躺下了,高烧不退。
中午时分,又听说郭莲娣丶孟大娘也开始头疼发热。
林青禾坐在堂屋门口,手里翻着记录册,那上面记录着每日入山采集丶出院换粮的情况。
她的眉心微微皱起,这一波倒下的,全是老弱。按下心头微动的念头,起身去了竈房。
“春花姐,”她压低声音,“豆腐别再做了。”
吴春花正架锅烧水,一听怔住:“不做了?可前两日还刚换了二十来斤杂合米——”
“明日起全院不出,不入,不卖,不换。”林青禾语速不快,但字字清晰,“连山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