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荒()离() > 鸭蛋新尝(第1页)

鸭蛋新尝(第1页)

鸭蛋新尝

连着数日晴好,山风温润,禾安村四处弥漫着草木与豆香混合的味道。

午後,林青禾从鸡鸭棚转了一圈,回来时手中提着一筐青壳鸭蛋,蛋壳上尚带微泥,滚圆沉实,是最近这几日的收成。

“这批鸭蛋个头够大,个个壳厚心满。”林青禾站在院中小桌前,一边擦拭鸭蛋,一边和周晓萍说。

“今儿是要腌不?”周晓萍放下手中针线,站起身来帮忙,“到底怎麽腌,得听你说清楚。”

林青禾点点头,将擦好的鸭蛋依次摆在一旁的竹篮中,低声道:“先做三种腌法,试出最合适的口味,再决定量産不量産。”

她对咸鸭蛋并不陌生,前世常吃,也亲手腌过。不同的腌制方式影响风味与出油程度,而这世虽无现成调料,但以现有条件,依旧可以尽量还原记忆中的咸香风味。

她做的第一种,是传统清水盐卤腌法。将食盐溶于山泉煮沸,再自然放凉。按照比例——一斤水配三两盐,配好十斤盐水後,用布滤清,注入陶罐。再将完整的鸭蛋小心地一颗颗放进去,最上面压一块洁净石头防蛋浮起,密封坛口。

“这法子简单,不用太多东西,就是腌的时间得久些,少说二十五天才出味。”她解释。

第二种是泥巴包盐法,是许多农村妇人常用的法子。林青禾提前备了些和好的黄泥,将盐拌入後调至不稀不干,再将鸭蛋逐颗滚涂其上,用草绳分层隔开,装入陶坛封存。

“这法子成蛋更慢一些,但比水泡咸得均匀些。多放几天,也不怕太咸。”她说罢,用指腹在泥巴上轻轻划一圈,像是在勾勒未来咸蛋黄起沙流油的模样。

最後一种,是她从旧医书中得来的方子改良的香料盐包腌法。

她将粗盐中加入炒香的花椒丶晒干的野姜片与细碎的橘皮末,一同装入布袋,再将鸭蛋逐个用米醋抹过丶晾干,放入木箱,与香盐包混放,不接触水,不包泥,仅靠气味入卤。

“这批我想试成香蛋。”她道,“吃法和咸鸭蛋不同,用来煮粥或切片夹饼都能成。”

周晓萍听得认真,眼中也渐渐亮了起来:“你是想卖?”

“先试味。”林青禾笑了笑,伸手抚了抚陶罐沿,“若味道过关,就做一批试售。”

她们把坛子封好,藏进院後阴凉处,又做好标记——水卤丶泥包丶香盐,各列日期。

之後每日有空,林青禾便会带人轮流查看,调整封口丶擦净渗水之处丶添置压石,谨慎得如照看什麽金贵之物。

约莫二十八日後,试蛋的日子到了。

这一日,院中热水竈早早起火。林青禾挑了各坛中的熟蛋数只,水煮丶冷却,分碟摆上桌。

大家围着长桌坐下,有些激动,有些好奇。孩子们更是围在边上翘首以盼。

“这个是水腌的。”林青禾将第一个剥开,雪白蛋白里裹着黄澄澄的蛋黄,略干却油光流动。

“真出油了!”孙冬生咽了咽口水。

林青禾切下一角,递给近旁几人:“先尝尝,别吃太快。”

衆人细细咀嚼,只觉咸香渗透,蛋黄沙糯,略微一沾米粥,滋味便浓得化不开。

“这个是泥腌的。”她又剥一颗,色更深,黄更亮,咸度略高,香气却更足。

“嗯,这个重口。”陈谷香眉头轻皱,随即点头,“我喜欢。”

接下来是香料腌蛋,一剥开便有淡淡花椒香,蛋白微黄,蛋黄中泛出一丝亮油,却不是流的,而是凝的。

“这个香。”吴春花吃完,忍不住笑,“像是咸里带着点果子味。”

林青禾也试了一口,心中已有数。

“水腌的适合大衆,泥腌的风味足,容易打开销路。香料腌的味特别,或许能做成镇上独售的‘特制’咸蛋。”

她淡淡道,脑中已悄然构思出一套小规模生産的路线。

“这咸蛋……也能像豆腐那样卖?”罗玥疑惑问。

“当然。”林青禾望着她,语气坚定,“而且比豆腐更能跑远。”

豆腐怕坏,鲜货更得日进日售,难做长途运输。但咸鸭蛋只要封好,可存月馀,远销不坏。

衆人听了,眼中都泛起光来。

“那得多做点!”赵芦花跃跃欲试,“鸭子最近下蛋多得都收不过来。”

“咱们村鸭子养得好,野菜丶豆渣喂着,蛋大蛋圆。”刘榆奶声奶气地插嘴,引得衆人一阵笑。

“别急。”林青禾拍拍掌,“先试小量,拿三十枚泥腌蛋丶三十枚香蛋,先在镇上豆腐摊边试卖,若能销路顺畅,再铺大。”

这安排衆人皆无异议。

次日早晨,罗玥在豆腐摊旁搭了小桌,将各色咸蛋切开做展示样,一旁摆好包好的叶包咸蛋。泥腌者蛋黄流油,香蛋者香气四溢,很快便引起围观。

“这蛋是你们新做的吗?”

“这麽香,怎麽卖?”

“配粥?家里老人牙口不好,我买两颗试试。”

林青禾定价公道,泥腌蛋三文一颗,香蛋五文,供不应求。

第一批蛋不到半个时辰便售罄。有人当场剥开尝,有人拿去做配菜,还有酒铺夥计悄悄买去试着下酒。

当天傍晚,便有几户人家跑来豆腐坊外喊:“明天还能买吗?”

林青禾站在坊门口,看着被太阳染成金色的村道,眼中也泛起暖意。

从豆腐到咸蛋,从集市一角到镇中皆知,这片土地终于开始回报他们洒下的汗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