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假千金她回家种田了 五朵蘑菇 > 第229章(第1页)

第229章(第1页)

喷香的鸡蛋饼,不管是卷上木耳炒蛋,还是蘸上番茄炒蛋的汤汁酱,都很好吃,赵清越吃的满嘴留香。

咽下最后一口饼,他长舒一口气,拍了拍鼓起的肚子,感觉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吃这么撑了。赵清越自认饭量并不大,今天却轻轻松松吃下三张大饼。

就在他自愧辜负了读书人饭量的时候,正巧看见小妹端着一盆煮鸡蛋朝他走了过来,顿时坐直了身子。

好像再吃一个白水煮蛋也不是不行?

“这些是用来腌茶叶蛋的,明天早上才能吃。”

一句话便打消了赵清越的念头,他失望的坐了回去。

赵明笙将手中的盆塞给哥哥,笑眯眯说道:“不过还是要请哥哥帮个忙,将这些鸡蛋敲出裂纹即可,我去熬汤底,到时候好腌制入味。”

赵清越应下来。

汤底是用赵明笙从兖州带回来的茶叶熬制的,还加入了八角香叶等卤料,大火烧开后,醇香的汤底中飘散着淡淡茶香。

庭院中的温度要比厨房稍低,敲出裂纹的煮蛋浸泡在汤底中放置一晚上刚刚好。

忙完这些后,一家人坐在庭院中,喝着赵父特制的消食茶。

一阵秋风吹过,将院外梧桐的落叶吹进院中,赵明笙望着院中的落叶,算着再过一个月怕是就要霜降了。

正出神,一旁的赵父突然起身,从房里拿了两件披风出来,一件递给赵明笙,一件给孟氏披上。

“过几日怕是要降温了,等明日我去镇上买些好碳回来。”

赵明笙很是赞同的点了点头,孟氏身体虽然大好了,但还是会有些畏寒,屋里早早点上碳也好。

“镇上有红螺碳吗,没有的话,银霜碳也可以。”赵明笙问道。

红螺碳产自通州,无烟无味,燃烧过后只会残留下来一小节红褐色固体,故被称作红螺碳,相比较而言,银霜碳会产生少许的烟,但也能接受。

刚问出口,赵明笙就后悔了。红螺碳年产量稀少,那些少的可怜的产量都作为贡品上贡了,寻常人家根本没见过。她在侯府时,每年冬天也只有老夫人屋里用的是御赐的红螺碳。

果然,赵父一脸懵:“丫头,这红螺碳是什么,银霜碳我倒是知道一些,听说烧的又暖和还没有烟,只不过咱们这小镇子上恐怕不太好买,我明天托人去打听一下。”

赵家往年冬天用的都是灰花碳,这种碳便宜耐烧,除了烟味有些大,没什么毛病。

赵父搓了搓手,有些难以开口:“若是买不到”

赵明笙连忙道:“买不到也没关系,这两天先给娘的屋子里用上碳吧,我屋子里暂时不用。”

以往每年宫里拨的红螺碳分量足,祖母的院中烧不完,她的小院也跟着沾光,用惯了红螺碳,这几年倒是将她养的闻不得其他烟味入睡了。与其要闻着烟味入睡,她倒宁愿冷着点,大不了多盖几床被子。

看见女儿乖巧懂事的模样,孟氏红着眼拉起女儿的手,想了又想,还是忍不住含泪道:“咱们家也没什么好东西,比不上侯府,你若是觉得委屈”

赵明笙:?

她的余光瞥了眼那些放在京中能让贵人抢破头的名花贵草,这些还不叫好东西的话,那什么才是。

“不委屈。”少女眉眼弯弯,笑着说:“有这么爱我的娘和爹爹,女儿一点都不委屈,女儿很幸福。”

侯府虽然家大业大,但在那里生活了十几年,赵明笙除了在祖母身旁感受过家人的温暖,其他时候都是爹不疼娘不爱,赵家虽没有高宅大院,仅有的三四间瓦舍却让赵明笙第一次切切实实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里有疼她的爹和娘,还有关心她的哥哥。

她是真的真的很喜欢这一家人。

“不过,我确实是有在京中常住的打算。”赵明笙话音一转,挽住孟氏的手臂道:“京中的屋里可以烧地龙,即暖和还没有烟味。”

孟氏愣了一瞬,只当她还是想回侯府住,心中难过片刻,但很快牵强起笑容。“好,只要是你想做的,娘都支持。过不了多久就要入冬了,这些日子娘又为你缝制了两套冬衣,你收拾行李的时候记得带上。有空的话多回来看看娘,娘就很开心了”

怕女儿看见自己眼中的不舍,孟氏的头越垂越低。

这语气可一点都听不出开心,一旁的赵父担心的看向自己的妻子,欲言又止。

赵明笙眨了眨眼,“什么回来看娘啊,娘你不和我一起去京城吗?”

还在隐隐难受的孟氏不可置信地猛然抬头。

“你是说”

少女亲昵的挽住母亲,像只小猫似的蹭了蹭,“一家人当然要整整齐齐啦,难道爹娘不想陪我一块去京城吗?”

回到赵家的这些日子里,赵明笙慢慢知晓,其实赵家并不是土生土长在青山村,而是十几年前搬来的外来户。

赵父年轻时便喜欢钻研医术,除了四处云游学医问诊救治病人以外,还喜欢天南海北的去采集一些比较珍贵的药材。

有一年秋汛,黄河大决,水淹三省。身为医者的他主动前往救灾,遇到了全家罹难,独活一人的孟氏。后来在一些因缘巧合之下,两人从相识相知走到了相恋,很快便育有一子。

赵清越满周岁那年,为了追求更高的医术,赵父来到青山村向一位归隐的医圣拜师学艺,孟氏也十分支持他的理想,举家搬迁,暂居青山村。

后来医圣驾鹤,继承了医圣衣钵的赵父原本打算在青山村守孝三年后就离开此地,却没想遇到了抱错孩子一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