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淮一进荣安堂,就见前厅的紫檀太师椅上坐着一位老太太,两侧站着丫鬟。
老太太满头银,珠钗二三,右手拄着乌木镶金拐杖,端坐在椅子上,富态雍容。
沈淮上前躬身行礼,“晚辈沈淮,拜见老太君,愿老太君松鹤延年,岁岁安和。”
“快起来快起来。”老太君见沈淮仪表堂堂,眼角笑出褶子,招手道,“好孩子,到跟前来,让老身好好瞧瞧。”
老太君年近七十,视力不太好。
沈淮往前两步,站到老太君的面前。
老太君见沈淮落落大方,眼神清正,心中好感顿生。
她笑容和蔼的问,“今年多大啦?”
“回老太君,晚辈今年十七了,此次来京城,主要是去国子监求学的。”感受到老太太的善意,沈淮漾出浅笑,“不怕老太君笑话,要不是老师提议晚辈来国子监,晚辈是不敢来的。”
老太太眼角的笑纹颤了颤,“大家都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有什么可怕的?”
“晚辈不是怕这个,晚辈是怕荷包撑不住,后来是老师说,月考评优者有廪米和廪银放,晚辈这才敢上京来。”
“国子监评优可不简单,你如此自信,倒是比我们家那两个混小子强多了。”
“老太君谬赞,晚辈拜师后才有机会研读其他书籍,比不得府中公子博学多才,若不是老师收晚辈为弟子,悉心指导,晚辈也不会这么快中举。”
这时,有丫鬟送樱桃进来。
“这是新贡的樱桃,你尝尝。”
“晚辈有口福了。”沈淮笑着拿了一颗,“很甜,吃了还想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就多吃几个。”
“多谢老太君,晚辈也给您准备些土仪。”
老太君意外的‘喔’了一下,有些好奇沈淮会送什么。
沈淮喊道,“谢不二,把东西拿进来。”
谢不二和碧青把东西拿进来就退到门外。
“老太君,这是晚辈家中自产的蜂蜜,因着蜂箱养在桂花林中,所以采得的蜜带有一股桂花香。”
沈淮将瓶盖打开,李嬷嬷拿过一闻。
“哎,还真有股桂花味。”
老太君笑呵呵道,“这是好东西,跟与百合汁一起酿,生津润燥呢。”
沈淮接着介绍,“老太君,这是家里做的三元腐乳,食之有生津开胃之效,等过段时间天气热了,老太君再试试。”
“这是晚辈路过良县时在盆中种的黄芽菜,今日正好长成。”
掀开盖子,盆中是长势旺盛的黄芽菜。
根根分明,晶莹剔透。
老太君怔住了。
这不是佛家的“水梭花”么?
没想到沈淮竟会种。
李嬷嬷既惊喜又觉得不可思议的看着沈淮,“沈公子,这水梭花真的是你种的吗?”
沈淮缓缓点头,“京城管此菜叫水梭花?”
“水梭花是佛家斋菜,此菜以得水之灵,食之可涤尘心而闻名。”李嬷嬷语气激动,“老太君,您瞧这水梭花,长得多水灵,品相比大国寺的还要好呢。”
老太君看中盆中挤挤挨挨,水水灵灵的黄芽菜,喜笑颜开道,“今儿有口福了。”
李嬷嬷见眼天色不早了,提醒道,“老太君,快午时了,您看?”
“沈公子可愿陪我这老太婆一道用午膳呀?”老太君看向沈淮,眼尾笑出褶皱。
“这是晚辈的荣幸。”
黄芽菜很快成了饭桌上的美食。
厨子将其剁碎成泥,做成肉丸子,又将其拌葱做成凉拌菜。
吃饭期间,老太太唠家常,“家里几个兄妹呀?”
“上头有两个姐姐,大姐年初刚嫁到镇上,姐夫跟晚辈是去年乡试同科,二姐在家种桂花树养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