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我科举兴家全文 > 第280章 拜见老太君(第3页)

第280章 拜见老太君(第3页)

老太君有些意外,“你二姐还会养蜂?”

这玩意会蜇人,壮汉都不敢轻易招惹。

沈家二姑娘却敢养。

胆子不是一般的大。

沈淮笑道,“二姐自小便徒手抓蚂蟥,更何况蜜蜂还会采花酿蜜,对家姐而言可是不多得的宝贝,今年呀,她还打算多养些蜜蜂呢,说是不想浪费了那些桂花。”

“所以家里的蜂蜜,其实是你二姐养的?”

“哎呀,老太君英明,一下子就猜中了。”

“哈哈,你这孩子,说话挺新鲜的。”老太君笑出鱼尾纹,“蚂蟥是田里的东西,你在家时,也经常去田里干活?”

“晚辈四岁开始,便要承担喂鸡、洗菜、烧火这些力所能及之事,五岁上学堂之后,下学回家同样要喂鸡做饭。

每年八月放田假,晚辈要随家人下地收稻谷。

祖父还经常对晚辈说,出身农家,读书不易,不能因为读了几本圣贤书就忘了自己的根,做人不能忘本。”

接着,沈淮又跟老太君说了其他小而有趣的事情。

老太君听后,笑得眼尾炸花。

主要是沈淮会讲,窸窣平常的农村小事,到了他嘴里,就变得生动又有趣,老太君常年待在京城,接触不到底层,觉得新鲜。

加上她年岁大了,喜欢生动有烟火气息的事儿。

所以才会觉得沈淮所说新鲜有趣。

这顿饭,吃得主客尽欢。

饭后,沈淮又陪老太君在花园里溜达两圈才离开。

“李嬷嬷,你觉得这孩子如何?”老太君看着沈淮离开的背影,随口问道。

“老奴觉得,沈公子这人挺有意思的,你说他刻意讨好嘛,他说话又不卑不亢的,很自然,眼神也清正,不像是装的。

你要说他精明嘛,他又很实诚,家里有几亩地,做什么营生他也没隐瞒。”

李嬷嬷对沈淮印象不错,便实话实说,“以往那些寒门子弟,要么因出身自惭形秽,要么对家中长辈含糊其辞,生怕被人小瞧了去,可沈公子不同,他很坦荡,也不觉得自己父母是平头百姓,拿不出手。

相反,提及家中父母时,他可骄傲着呢。”

老太君笑了笑,“是啊,这般坦坦荡荡念着家人好的年轻人,如今可不多见了。”

李嬷嬷却叹道,“可惜了。”

出身太低!

“老身瞧这孩子眉宇间颇有灵气,将来未必不能成材。”老太君有自己的想法,“十七岁便中了举人,从那贫寒之地,一步一步踏入这繁华京都,已然胜过许多人。

出身只是决定他的,却不能框定命运的终点。”

何况,沈淮走的是科举这条天梯通道。

即便是世家,不科举,朝中无人,也会一代代衰落下去,直至成为寻常百姓。

“哎,是老奴目光浅了,不如老太君看的长远。”

老太君笑笑,“送来的水梭花还剩不少,你叫人挑些好的送去正院吧,再从老身的库房,挑些好料给那孩子送去。

到底是老七的弟子,代表老七的脸面,老身得帮他看着点。”

“要是七爷愿意再娶,老太君您也不用这般操心。”

“他若是愿意,又何必跑去雍州那等贫寒之地?”提及这事,老太君又气又无奈,最后妥协道,“罢了罢了,他不愿就不愿吧,老身也不想做那恶人。

如今他有了嫡传弟子,不愁没人给他送终。”

丢下话,拄着拐杖进了屋。

李嬷嬷看着老太君佝偻的身躯,低低的叹了一口气。

七爷什么都好,就是太念旧情了。

别人只为亡妻守三年便续娶,他却绝了这念头。

当年老太君知晓此事时,还把人骂了一顿,希望七爷能走出悲伤,拥抱新生活。

可最后不知怎么的,母子二人大吵一架后,七爷就去了雍州当县令了。

这次要不是皇命召回,七爷恐怕没这么快回京城呢。

喜欢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请大家收藏:dududu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