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逸霄歌曲 > 第632集 老匠人的跨屏研讨会(第3页)

第632集 老匠人的跨屏研讨会(第3页)

竹阿婆很快回复:“太好看了!这龙的爪子刚好搭在篮沿上,跟我编的竹篮配得很妙。”李师傅也回复:“我绣的龙身子刚好能跟把手的龙头接上,等我把龙绣完,咱们的竹篮就差不多成了。”

张木匠看着手机里的回复,笑了。他把把手从竹篮上取下来,放在工作台上,阳光透过木雕坊的窗户照在把手上,木头的纹理在阳光下清晰可见,龙的眼睛、嘴巴、爪子都透着可爱,像一条真的小龙趴在那里,等着跟竹篮、绣线、窗花汇合。

六、红纸间的软线条

赵奶奶要剪卡通兔子窗花,得先画草图。她的堂屋里有一张旧木桌,桌上铺着一张大白纸,她拿着铅笔,对着温如霜画的草图,开始画兔子的轮廓。她以前剪传统窗花,都是照着老样子画,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来,可卡通兔子没个固定样式,她画了好几次,不是兔子的耳朵太长,就是身子太胖,都不满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的邻居家有个五岁的小男孩,叫豆豆,最喜欢卡通兔子。这天下午,豆豆放学路过她家,看到她在画兔子,就跑了进来:“赵奶奶,你在画兔子吗?我会画!”

赵奶奶笑着把铅笔递给豆豆:“那你帮奶奶画一个,要可爱一点的。”

豆豆接过铅笔,趴在桌上,很快就画了一个兔子——耳朵是半圆的,身子圆圆的,手里抱着一根竹子,眼睛又大又圆,还画了两根长长的睫毛。“奶奶,你看这样的兔子可爱吗?”豆豆指着画纸问。

赵奶奶凑过去一看,眼睛立刻亮了:“太可爱了!豆豆,你真厉害!”

豆豆得意地笑了:“我书上的兔子都是这样的,耳朵不能太长,不然会断的。”

赵奶奶把豆豆画的兔子剪下来,贴在红纸上,然后用铅笔沿着轮廓描了一遍。描好后,她把红纸放在蜡盘上,拿起剪刀,开始剪。她的剪刀是一把旧剪刀,刀刃有点钝,可在她手里却很灵活。她先剪兔子的耳朵,沿着描好的轮廓慢慢剪,剪到耳朵尖的时候,她把剪刀转了个弯,剪了个小小的圆弧,这样耳朵看起来更圆。

剪兔子的身子时,她要剪得圆润一点,不能有棱角。她握着剪刀,手指轻轻用力,红纸在她手里慢慢变成了兔子的形状。剪到兔子手里的竹子时,她用了“镂空剪”的手法,把竹子的叶子剪得细细的,看起来很逼真。

剪眼睛的时候,她遇到了麻烦。眼睛是圆形的,剪刀不好剪,她就拿出一把小小的刻刀,用刻刀慢慢刻出圆形的眼睛,再用剪刀把里面的红纸挖出来。刻的时候,她很小心,生怕把兔子的脸刻坏了。

剪好后,她把窗花放在窗户上,对着阳光看了看。兔子的耳朵圆圆的,身子胖乎乎的,手里抱着竹子,眼睛亮晶晶的,真可爱。可她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想了想,她又拿出一张红纸,剪了一朵小小的竹子花,贴在兔子的旁边,这样窗花看起来更完整了。

她又剪了几个不同的卡通窗花,有小熊抱竹子的,有小松鼠啃松果的,还有小鸟站在竹枝上的,都是跟竹篮配的图案。剪到傍晚的时候,她的手指有点酸,可看着桌上的窗花,又觉得很开心。她拿出手机,给竹阿婆了张窗花的照片:“阿婆,我把窗花剪好了,等你把竹篮编好,我就把窗花贴上去。”

竹阿婆很快回复:“窗花太可爱了!我明天就能把竹篮编好,你要是有空,就来我家贴窗花。”

第二天一早,赵奶奶就拿着窗花去了竹阿婆家。竹阿婆的竹篮已经编好了,圆圆的,篮身上的卡通龙形状很明显。李师傅也来了,她把绣好的龙眼睛、龙身都绣在了竹篮上,浅黄的龙身、浅橙的鳞片、亮晶晶的金线,看起来很可爱。张木匠也来了,他带来了雕好的把手,把把手装在了竹篮上。

赵奶奶把窗花贴在竹篮的侧壁上,兔子抱着竹子的窗花贴在龙的旁边,小熊抱竹子的窗花贴在竹篮的另一边,小鸟站在竹枝上的窗花贴在竹篮的底部。贴好后,四个人围着竹篮看,竹篮是绿色的,龙是浅黄和浅橙的,窗花是红色的,颜色搭配得刚刚好,看起来既可爱又温馨。

“咱们的卡通龙竹篮套装成了!”竹阿婆高兴地说,伸手摸了摸竹篮的把手。李师傅笑着说:“我敢说,这竹篮要是摆在店里,年轻人肯定抢着买。”张木匠点点头:“以后咱们还能做更多卡通非遗套装,比如卡通香囊、卡通木盒。”赵奶奶笑着说:“我再剪点卡通窗花,贴在香囊和木盒上。”

阳光透过竹棚的缝隙照在竹篮上,竹篾的清香、绣线的丝线香、木头的香味、红纸的香味混在一起,像一温柔的歌。四位老匠人看着手里的卡通非遗套装,眼里都闪着光——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竹篮,更是老手艺的新开始,是非遗传承的新希望。

七、竹篮里的新希望

卡通龙竹篮套装做好后,温如霜把它拍成了照片和视频,到了非遗社群里。没想到,才过了一天,就有很多年轻人留言:“这个竹篮太可爱了!在哪里能买到?”“我想给我妹妹买一个,她肯定喜欢!”“能不能做更多卡通样式的非遗作品?比如卡通香囊、卡通木盒。”

还有一所小学的老师联系温如霜,说想邀请四位老匠人去学校给孩子们上非遗课,让孩子们亲手试试编竹篾、绣线、雕木头、剪窗花。四位老匠人听说后,都很开心,竹阿婆说:“能让娃子们喜欢咱们的手艺,比啥都强。”

去学校上课的那天,四位老匠人带着自己的工具和作品,早早地到了学校。孩子们看到卡通龙竹篮,都围了过来,叽叽喳喳地问:“奶奶,这个竹篮是您编的吗?”“爷爷,这个龙把手是您雕的吗?”“这个兔子窗花好可爱,我能剪一个吗?”

竹阿婆笑着说:“今天奶奶教你们编竹篾,你们要是编得好,奶奶就送你们一个迷你竹篮。”李师傅拿出绣线和绷架:“我教你们绣小花朵,很简单的。”张木匠拿出小块的松木和刻刀:“我教你们雕小木头兔子,很容易的。”赵奶奶拿出红纸和剪刀:“我教你们剪卡通窗花,你们想剪啥就剪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孩子们分成四组,围着四位老匠人,认真地学起来。竹阿婆教孩子们劈竹篾,孩子们的小手没力气,她就握着孩子们的手,一起劈;李师傅教孩子们绣花朵,孩子们的针脚歪歪扭扭,她就耐心地帮他们调整;张木匠教孩子们雕木头兔子,孩子们的刻刀握不稳,他就手把手地教他们;赵奶奶教孩子们剪窗花,孩子们剪坏了红纸,她就笑着说:“没关系,咱们再剪一张。”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都做出了自己的小作品:有的编了迷你竹篮,有的绣了小花朵,有的雕了小木头兔子,有的剪了卡通窗花。一个小女孩拿着自己编的迷你竹篮,对竹阿婆说:“奶奶,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编很多可爱的竹篮。”

竹阿婆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好啊,奶奶等着看你编的竹篮。”

从学校回来后,四位老匠人更有干劲了。他们又开了几次跨屏研讨会,商量着做更多卡通非遗作品:李师傅做卡通龙香囊,张木匠做卡通兔子木盒,赵奶奶做卡通小熊窗花,竹阿婆做卡通松鼠竹篮。他们还成立了一个“老匠人新非遗”小组,定期在社群里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制作过程,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关注非遗手艺。

有一天,竹阿婆收到了一个快递,是之前去学校上课的那个小女孩寄来的。里面装着一个迷你竹篮,竹篮上贴了一张小小的卡通窗花,是小女孩自己剪的。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赵奶奶,这是我编的竹篮,送给您。我以后会好好学习非遗手艺,把它们传给更多人。”

竹阿婆拿着迷你竹篮,眼睛湿润了。她把竹篮放在桌上,跟自己编的卡通龙竹篮放在一起。阳光照在两个竹篮上,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老匠人编的,一个小孩子编的,都是用竹篾编织的,都带着卡通的可爱,也都带着非遗传承的希望。

她拿出手机,给李师傅、张木匠、赵奶奶了张照片,配文:“咱们的手艺有接班人了。”

屏幕里的三位老匠人很快回复,李师傅了个笑脸,张木匠了个点赞的表情,赵奶奶了句:“是啊,咱们的老手艺,终于活起来了。”

竹溪村的午后,竹篾的清香又飘满了院子。竹阿婆坐在老竹椅上,手里拿着一根新的竹篾,慢慢劈着。她知道,只要还有人喜欢这些老手艺,只要还有人愿意学,这些竹篾、绣线、刻刀、红纸,就会一直传递下去,在时光里开出最可爱的花。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dududu逸霄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