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撸起袖子加油干【VIP】
十二月中旬,地里的棉花都已经摘完了,只剩下未开口的棉桃留在地里。
自从舅舅带着表弟和姨母去了江南後,有了家里人相助,绒花和皮货在当地也越发的受欢迎,冬日里都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
为了能将家中货物尽快送达江南,沈瑶便让常威帮忙介绍专门来往江南送货的商队。
而常威介绍的并不是旁人,正是他队伍中的岳阿水。
岳阿水自从江南回来後,他就打算自个带领一支商队,专门帮人运送货物。
经常威介绍,岳阿水得知要给江南的小田兄弟,不,是田姑娘送货时,想都没想直接应承下来。
这一来一回两头跑,他也成了沈家的常客。
再说一个月前,田宝珠不仅托岳阿水往家中送回两车占城稻稻种和一笔钱款,还在信中提及了她们要在江南开“富贵荣华”的铺面,专门卖绒花,且已经在贵人的帮助下开始选址了。
而表弟和舅舅,父子俩齐上阵,干起了皮货买卖。
他们父子早早便在江南租了一处门面,不仅售卖自家的皮货,也方便收好的皮货。
而表弟更是敢想敢干,在江南又开了一家黄记供销社,招了两个夥计,当起甩手掌柜。
信中喜忧参半,生意好的那段期间就容易招人眼红。
田宝珠和家人在摆摊的那段日子里,也受到了当地权势的欺压,还遭这些人构陷进了一回大牢。
不过幸亏有杨继宗的提前寄来的那封信,让她们在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打开,这才得以让宝珠平安无事的脱困。
而救助宝珠的贵人正是往日同杨继宗交好的同僚。
有了他在暗中保护,後来便再没人敢寻她们的麻烦。
沈家学堂。
“沈老师,我背完了。”罗墩子站在沈瑶面前双手背在身後,仰头看她。
沈瑶听到他的声音,这才回过神来,翻动书籍,检查下一个学生。
冬日田间的活都忙得差不多,家中就属她最清闲,所以沈瑶就来学堂同新请的教书先生轮流给孩子们上课。
现如今,他们村里不仅专门聘请了一位教书先生,还有专门的大夫。
这大夫也是沈瑶亲自去青峰镇请的,不是旁人,正是曾大夫父子二人。
当时说服曾大夫搬到他们村里来住,沈瑶细说了诸多好处,这才说动曾大夫父子。
田宝来和沈瑶作为两村的里长,不仅为曾大夫父子二人免费提供住所,还为曾小宝提供教学,包一日三餐。
曾大夫看着唯一的儿子能在村里找到同龄的朋友,一日三餐又有着落,还能读书,他自个也能为乡亲们看病,心里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住的时间越长,他就越发现住在村子里的好处不光有这些,他还能上山去挖草药回来栽种,这可是住在城里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晌午,学堂放饭。
学生们端着饭碗排队打饭,罗墩子穿着棉袄棉裤,小腿都有些迈不开,怀里揣着两个热乎乎的鸡蛋朝沈瑶走了过去,要分给她一个。
“沈老师,杨老师和小福哥哥他们什麽时候回来啊?”罗墩子扯下头上戴着的帽子询问。
沈瑶接过鸡蛋敲碎後剥掉壳和他一人一半,看着他脑袋上冒着的白烟抿唇低笑:“我也不清楚,不过他们肯定是会回来过年的。”
罗墩子小大人似的叹了一口气,摇头晃脑道:“这差事可真磨人,我好久没看见他们,怪想的。”
沈瑶闻言擡手揉了揉他头上扎的发揪,“快吃饭,饭都冷了。”
孩子们吃完饭,收拾好碗筷便撒丫子在外头玩雪。
下晌是新来的先生教学,沈瑶回到家中打算小憩片刻。
山间皑皑白雪,乡亲们趁着风雪渐停,又将挨着山脚下的壕沟拓的更长更宽更深,且在下方安了木刺。
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今冬有野兽下山糟蹋粮食了。
两村的孩子们都被再三叮嘱,不许在这附近玩耍。
晚间,沈青山赶着牛车从万河乡载着乡亲们回村的时候,路上不幸翻车了。
虽说给大夥摔得不重,但沈青山心里到底过意不去,让乡亲们去找曾大夫瞧瞧,若有什麽不适的,明日就不用去缫丝了,留在家中休息也是有钱拿的。
罗墩子和张春芽的娘拍掉身上的雪同沈青山道:“快过年了,正是忙的时候,咱们得赶紧把最後一批货制了送去白鹤镇,不就是摔了一跤,连油皮都没破,哪就那般娇贵。”
“就是,阿瑶她爹,,咱们明日见啊。”
缫丝的妇人胳膊挽着胳膊有说有笑的回到了家中。
沈青山将牛车栓到棚子里,又仔细检查了牛,确定牛没有大碍後,见没了外人,这才一瘸一拐的撑着膝盖进屋。
“爹,你受伤了?”沈瑶在厨房给家人做晚食,听到动静便出来望了一眼,正好瞧见他爹鬼鬼祟祟的进屋。
沈青山呲牙咧嘴道:“山路太滑,爹不小心把大夥都给摔了,阿瑶,咱家还有药酒没?”
“有,我知道娘放在哪里,我去的门搀扶她爹进屋坐着,转身把药酒拿出来。
一旁,裤腿卷起来,露出膝盖,只见膝盖处一片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