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偏偏扶苏又不能剧透,像上次土豆事件一样,假托祥瑞导致自己被围观的经历,他可不想发生第二次了。
他只好提醒狄青,多留心点,万一呢。辽国身怀宝山而不知,还不能让宋夺回来么?
曹皇后不知内情,只以为扶苏是个寸土不让的脾性。这当然没什么不好的。她露出一点欣慰的笑意来:“是啊,而且到那时候,亦能欣赏一番辽使求和之窘态了。”
她的公公宋真宗,先是被宰相寇准逼着上前线,又被迫和萧太后签订和平盟约。这段经历十分不光彩。她当时还在闺中时听闻,就气得捏断了一根毛笔。
本以为大宋要这样忍辱一辈子了,孰料人到中年,怀胎了一个麒麟儿,也能让她有生之年一窥华夏光复的希望。
曹皇后从没有哪一刻,像现在这一刻充满希望的。她在心中默默祈祷着:惟愿狄将军此行一切顺利。
那么,背负着许多人希望的狄青如何呢?
太顺利,顺利得不可思议。
他从禁军中点兵万人,思及扶苏“下手温柔点”的嘱托,不得不派军官们下去给禁军们做思想工作。让他们不要屠杀对面的平民。谁知道军官刚一开口,大家都纷纷起哄“早知道了”“怎么回事,将军对我们咋这么不放心啊”?
“放心吧。”一位士兵站出来做出了总结性发言:“我们都看过《求知报》,知道殿下说他们都是可怜人。穷得只剩一把骨头架子了,跟他们计较啥?”
“抢他们的土豆?咋可能?那玩意儿我们还没吃腻吗?”
因土豆耐寒耐旱的特性,和过分高的产量,扶苏在全宋境内大肆推广。三年之期已到,恰逢土豆大丰收,各地粮仓都被一个个土疙瘩塞得满满的。禁军恨不得一天三顿地消耗库存,都有点吃伤了。抢云州的土豆?吃饱了撑的吧。
狄青听着下方来报,放心地命人打包了许多土豆作为救济的物资。
他想得也很简单,太子殿下说要对云州的百姓温柔一点、尽可能收拢民心,那就用粮食开路嘛。作为曾经的底层,狄青最清楚,只要能拿到粮食,老百姓是不会闹的。
除此以外,他还命人打包了一点棉衣。棉花的产地不如土豆多,算是一种紧俏的物资。所以狄青也没拿太多,打算除非看到十分受冻、快要活不起的人才发一发。
他摆出了仁义之师的姿态北上,一路上风雪绵延,却因为充足的物资储备,士兵们的精神面貌都还不错。
更顺利的是,到了第一处城池,他们只要老远地亮出“宋”的旗号,再驻扎在城外一里处,基本一个时辰内,就会得到一个大开的城门。
狄青:从未打过如此轻松的仗。
这军功也来得太轻松?
不,转念一想,自己的轻松,愈发衬托出太子殿下前面的铺垫有多好,多不容易。要是往年的大宋遭了雪灾,自己的粮食够吃吗?衣服够穿吗?哪有余力捏出糖衣炮弹砸对岸?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云州百姓摆出了姿态,狄青自然也不甘落后。他派兵进入城池时,最先晋城的竟然是后勤,也就是装运土豆、棉衣的那一部分。
再以威风凛凛、甲光四射的精锐士兵护送着,摆足了先礼后兵的姿态:这些当然是要分给你们的,但谁若是要敢抢夺我们,那就先□□铁铸成的一矛吧。
百姓们皆是识时务之人。有活路的时候,没人会和金戈铁矛起冲突。但他们也不舍得离开,一路上跟着军队,眼神看向篮子里的土豆近乎发光。
“那是给我么吃的么?”
“这么多?全是?”
“宋军也忒大方了吧?不像辽人,呸,真不是个东西。”
南北之间隔断近乎百年,口音也发生了许多的嬗变。至少宋军就觉得云州百姓说话粗野拗口,口音怪得很。
但是,关键词他们全都听懂了:“宋军大方”“辽国抠门”“日子也过太好了”。
可不是太好了吗?
官家和殿下给我们吃穿、还派读书人、未来的大老爷给我们念报纸呢。你们有这待遇吗?几个吃腻的破土豆,还当成宝呢。
许多宋军都悄悄挺起了胸膛。到了衙门口开门放粮的时候,也不抠门了,手也不抖了,发土豆发得十地分爽快。生怕自己不爽快一点儿,就被辽人以为自己过的是苦日子了。
狄青又派兵去乡野间赈济去了:城里的人虽然粮食不够,但至少衣服还是整齐的。衣服穿不起的多在乡间。有了阿菩她们提前踩点,路线也是现成的。
宋军到来的消息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到了云州数座城市当中。他们的“开门,宋军”之旅也进行得愈发顺畅。
就在大军入境的第十日,狄青顺利占领的第六个城市中,有一道稍显独特的消息传来了。
是一位狄青派兵前往乡间的士兵传来的。
“回将军的话,小的前去赈济之时,发觉某处村庄雪层厚重,受灾程度却比其他地方轻许多。奇怪的是,他们也并未被大宋接济过粮食。棉袄等物。”
狄青疑道:“这又是为何?”
那人说道:“小的也万分疑惑。细问之下方才知晓,原来此村庄中人冬季会去附近山中烧一种名为‘石涅’的黑色石头,与木柴的功效相似,全村因此得以幸免。”
狄青的心重重一跳。太子殿下的嘱咐突然响在耳边:“万一云州也有像棉花、土豆一样的好东西呢?”
他深吸了一口气,再睁开眼时,刺青留痕的面上已然平静下来。
然后,他当机立断把朝前开拔的任务丢给副官。竟然是放下了唾手可得的军功,执意要去那村庄之中,一探那黑色燃烧石头的究竟了——
作者有话说:9月份试试日六,日不成当我没说[狗头叼玫瑰]
第120章第120章大人物竟是个……奶娃……
煤炭,古称为石涅、石炭,早在汉唐之际就留下了使用记录。但因为是矿藏的一种,地域性极强,许多人只以为它是传说,并非所有人都能意识到其用途。
但好巧不巧,狄青是汾州西河人。
此地在后世名为山西省汾阳市,拥有极有名的霍西煤田。狄青的家不在煤田附近,但他是听说着此物长大的。有时候冬日极寒时,家中没柴烧,兄长还会去镇上买来几块,填充灶膛、生火做饭、供全家人取暖。
是以,狄青一听士兵提起“黑色燃烧石头”就明白了它是什么。反正把云州收入宋土已是唾手可得之事,他干脆放手给下面人,自己亲临传说中的村庄一探究竟。
狄青的心中隐有所感:或许发现了石炭,是比收复云州更有价值、也更让官家和太子殿下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