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十万亩地,大约能收到五万石左右租子。
寺里一年口粮消耗得两万石,剩下三万石左右,拿来出借放贷、售卖部份,以及储备。
“如今寺里除了借出去的粮,就只有三万余石粮了,预留一年口粮两万石,能动的也就万余石。”慧始道。
“那就除了一年口粮两万石,剩下的这万余石,明日全都交给李司徒!”上座慧隐平静的说道。
寺主慧达和维那慧始都不理解。
“用不着给这么多,给四千石,都已经够多了。”
慧隐很认真的道:“我推算,佛门当又要历经一劫难,我们白马寺几度毁兴,这一次,须得小心谨慎。
三阶教这些年是何等兴盛,可说灭就灭了。
我以为,我们不仅要把前朝二帝所赐的怀孟六县的六百顷地,全都献出,
而且那些寄名于我寺下的五六百顷地,
也最好都如实向李司徒说明,做个切割。”
“用不着吧,而且那些寄名的地,有大半是贵族、世家们的,我们这样做,岂不是要把他们都得罪。”
慧隐道:“这是我们的劫,若是几百顷地,万余石粮,能够度过此劫,都是值得的。”
“就怕李逸贪得无厌,得寸进尺!”
“那就再准备些钱绢!”
三阶教的前车之鉴,让慧隐也不敢大意,都是经历过天下大乱的,他深知刀兵不长眼。
李逸很忙,
他是来为皇帝打前站的,马上会有源源不断的官吏兵士兵前来,至少十万以上人马到来。
虽非一支大军,
可皇帝率百官,加上大量护卫的士兵以及随行的家眷,
可比接待一支大军麻烦多了。
时间有限,
就只能快马斩乱麻,特事特办。
把皇帝居住的皇宫准备好,
把百官办公的皇城准备好,
那边屈突通征发工匠、民夫加紧抢工,李逸这边则在市场上拼命买买买,
储备各种物资。
李逸手头能动用的财政预算有限,既要做好迎接圣驾和十万官兵随从,
更得为明年灾荒做好准备。
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李逸也就只能借。
一手发债券,向官吏、豪强、商贾们劝购,
一手拿着发债券换回来的钱,各处扫购粮食储备。
还要找那些手里有粮的世家豪强,甚至是寺庙借粮。
名下拥有一千六百多顷地的白马寺,还有离洛阳也不算远的少林,都因为名下田地较多,听说他们寺里积储了不少粮,而被李逸打主意。
白马寺就在洛阳城外,
占地数百亩,
经历过隋乱后,短短几年便把战乱中损毁处全修好了,又是香火鼎盛。
听说他们居然有一千六百多顷地,还有几万石储粮,李逸就打算去白马寺拜访,
看看传入中原的第一部佛经四十二章经是什么样的。
一座白马寺,居然有差不多两千僧。
名下更是有十六万亩田地,这太过于夸张了,李逸觉得和尚们专心诵经礼佛就挺好,要那么多地做什么,他们自己又不种粮种菜。
就算一僧授田二十亩,两千僧人,也顶多八万亩。
但是,白马寺需要这么多僧人吗,这么多僧人,有几个是获得了朝廷颁发度牒的?
白马寺,有僧百人,都足够了。
一僧授田二十亩,那留两千亩就足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