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她们
<1>
蒋淑兰在平江的退休再就业上轨道後,她和耿若云打铁趁热又开了一间分店。
店面选在一片写字楼的附近,瞄准OL市场,走经济实惠的中端价位路线,不似第一家店,有定制服务。这间分店专门找设计专业的在读学生设计,一来节省不必要的成本,二来更加贴近年轻人市场。
最初耿若云是不同意这个冒险做法的,但蒋淑兰用市场的结果,说服了她。
尽管部分地方节省了成本,但不代表她们会放弃质量和口碑。而且现在年轻女性花钱欲望较上一辈,在同样的年纪时期,要更加舍得,也就意味过低的定价不会留住客人,反而会惹来怀疑。
在物价飞涨的年代,大部分人已被说服“便宜没好货”这个道理。
与此同时,工资水平跟不上消费水平,所以定价也不能过高,会流失也会违背她们原本对这间分店的定位。
解决了定位和开业第一要务起店名之後,她们着手开店的第二要紧的事,聘请店长和店员。蒋淑兰要负责总店的运营,而耿若云也有自己家业要打理,这就意味着这位店长必须长期在岗,不能轻易离职。
面试了许久都没有合心意的,耿若云都想从自家公司调配人手过来用了,她在通讯录翻来覆去,又看了一遍朋友圈,刷到蒋宜立发的动态,她在陪蒋辰骏带娃。
“淑兰阿姨,你的儿子找工作了吗?”
“算了吧,他现在心里眼里都只有自己的孩子。”蒋淑兰对蒋辰骏的能力嗤之以鼻,“他自己的事业没开始就去当全职奶爸了,他哪里会做生意?”
“能把家务操持好也是个能力啊……”说到这里,耿若云又往下刷到自己邻居的近况,“要不请个宝妈再就业?”
“行吗?我们客源定位……”蒋淑兰顿了顿,“我这样的退休人员都能再就业,宝妈肯定也可以。再说了,这附近写字楼里面的上班族,总不会全是单身吧。”
耿若云点开对话框,感叹道:“她以前可是销售一把手啊,当然是有能力我才愿意高看两眼。”
就在这种严谨准备中,开展了她们合作的第二间分店。
开业前期工作已经很是繁重,开业後不仅繁重,还充满业绩压力。所幸蒋宜立在新团队里已经站稳脚跟,爬到二把手的位置,她平常也能帮忙做做饭送去给蒋淑兰吃。
看她母亲在退休的年纪还在发光发热,她除了佩服,更多的想法是,她可不要过这样的劳作生活。如是这般便是两代人的代沟吧,劳作了大半生,又经历过磨难的一代,会更加瞻前顾後,即便退休了,也不敢好好享受——更别提现在根本没资格享受。
蒋淑兰都算好的了,别的老太太照顾完老头子,又要照顾小子生的孙子。或者给女儿带外孙,没有自己姓氏的孩子,一生除了受本姓人的气,还要受外姓人的,临老了才来感叹没有自己的房间。
既然无论哪代普通人,这一生怎麽过都是错,为何不肆意些,过自己想过的日子?
蒋淑兰性格就是不能受气,在她的保护下,蒋宜立虽然性格软,但也没有受过太多气,更没吃什麽苦。唯一的苦,大概就是上班吧,所以她现在努力工作赚钱,退休後就要享受生活,而且越早退越好。
她平日除了看看八卦小组,看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早日FIRE的相关小组,在蒋可人开始转变观念要相亲恋爱的今天,她决定坚持不婚不育。之所以转变观念,也是因为看到了自己弟弟的带娃日常。
很显然奉如南和蒋辰骏两夫妻的风格,和市面上大部分家庭不同,完全反过来的。
蒋宜立觉得自己很大概率会担任蒋辰骏这个角色,所以更加抗拒进入婚姻家庭了。她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奉如南的,除非她的生物学父亲突然暴富再转死性,把所有遗産给她一个人……又或者蒋淑兰暴富,并指定赠予所有财産给她。
与其幻想不可能发生的,不如脚踏实地,这是她这麽多年摸索得出的生活经验。况且,不是给她奉如南的条件,她就得过成一模一样的“人生赢家”。
人生不是非得“赢”才是对的。
世间所定义的“赢”,说到底不过是随大流中最後面的海而已,等所有浪花都拍死在沙滩上,他们也很难幸免。
当中层消失了,顶层便是底层。
有人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但那不会是周身都是软肋的普通人。
分店初期蒋宜立给自己的同事都送了优惠券和女式小钱包,哪怕是男同事,她送的也是女款,方便他们连带优惠券都送给女亲戚或者对象。
不是不做男人的生意,只是男人的生意该从长计议,另起一条生産线。
耿若云以前就觉得蒋宜立是自己的贵人,除了因为有算命的这麽说过,其次就是後来相处中的点滴,以及现在她母亲成为自己的合夥人。说实话她是真没想过,蒋宜立的妈妈是这样的一个女强人,但其实也不难猜,通常强势的母亲背後,是软弱的孩子。
虽然蒋宜立不至于软弱,但的确有被保护得很好,哪怕受了气也会有人帮忙出的那种底气。
这个底气是她母亲给的,哪怕即便性子软,也是和别人不一样的。
大部分孩子人生第一次受伤的源头,来自家庭。
从蒋辰骏看得出,他根本就没有那种伤痕,因为他没经历过蒋宜立所经历过的,来自郭丰华给过的伤害,所以比起他的姐姐,他虽然弱势却不软弱,尤其在他坚定选择自己要走的路时,无论谁他都可以伤害那种无所谓看得出。
好与坏其实都是相对而言的,有参照物的,至于自己做的事情是对是错,每个人最好在自己心里有个度量衡。
以便有天需要人为自己的错误埋单时,能找到根源和甩锅对象,虽然真正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自己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