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活佛济公第四部什么时候上映 > 第333章 旧纺车线牵往事 棉絮释怨暖人心(第1页)

第333章 旧纺车线牵往事 棉絮释怨暖人心(第1页)

处暑过后,灵隐寺的风终于带了几分凉意,山脚下的棉田也开始飘起白絮,远远望去像覆了层薄雪。可这丰收的景象,却没让清溪村的刘婆婆开心起来——她家那台传了三代的旧纺车,最近总在夜里自己转起来,棉线绕着纺锤缠成球,还伴着女人的叹息声,吓得她几晚没睡好。

“大师!求您去看看吧!再这样下去,我这把老骨头要被吓散架了!”刘婆婆攥着帕子,坐在灵隐寺山门外抹眼泪,手里还捏着一缕从纺车上拆下来的棉线,线头上沾着点暗红的痕迹,像染过血。

济公正蹲在台阶上帮必安补破了的僧鞋,针脚歪歪扭扭,闻言抬起头,接过棉线捻了捻:“这线里裹着股软乎乎的怨气,像是有话说不出。走,去你家瞧瞧这会自己转的纺车。”

一行人往清溪村走,路上刘婆婆断断续续说起纺车的来历。这纺车是她婆婆年轻时的陪嫁,当年村里闹饥荒,婆婆靠这纺车纺线换粮食,才把丈夫拉扯大。“可前阵子整理老屋,我把纺车从柴房挪出来,当晚就出了事。”刘婆婆声音颤,“夜里我听见纺车‘嗡嗡’转,起来一看,纺锤上缠着的棉线,竟织出了个‘林’字!”

到了刘婆婆家,院子里晒着刚摘的棉花,白花花的堆在竹筐里。堂屋角落,那台旧纺车孤零零立着,木质车架泛着温润的包浆,纺锤上还缠着半截没纺完的棉线,线色黄,像是放了几十年。济公走到纺车前,手指刚碰到车架,就皱起眉:“这车架里藏着个人影,是个年轻媳妇,手里还抱着个孩子。”

话音刚落,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穿蓝布衫的中年男人闯进来,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看到纺车就红了眼:“这纺车……是我娘的!”

男人叫林志强,是邻村的村民。他捧着照片走到纺车前,照片上是个穿碎花褂子的年轻女人,正坐在纺车前纺线,怀里抱着个襁褓中的婴儿,背景正是刘婆婆家的老屋。“我娘叫林春桃,六十年前是清溪村的媳妇,后来听说她走丢了,我爹找了她一辈子,直到去世前还说,要找到娘的纺车。”林志强抹了把眼泪,“我这次来,就是想打听娘的消息,没想到竟看到了她的纺车!”

刘婆婆一听,脸色瞬间变了:“你娘是林春桃?当年……当年是我婆婆把她赶走的!”她叹了口气,终于说出了藏在心里几十年的秘密。六十年前,村里闹饥荒,刘婆婆的婆婆担心林春桃带着孩子会多张嘴吃饭,就谎称林春桃的娘家来人接她,把她骗到山外,还把她的纺车藏了起来,对外说她走丢了。“我婆婆临终前才告诉我真相,说她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对不起春桃,让我一定要找到她,把纺车还给她,可我找了这么多年,都没找到她的下落……”

济公看着纺车,纺锤突然自己转了起来,棉线一圈圈绕上去,慢慢织出了“孩子”两个字。“春桃的魂魄附在纺车上,不是恨,是想知道孩子的下落。”他从怀里摸出一张黄符,贴在纺车上,“刘婆婆,你要是真心道歉,就跟春桃说说孩子的事,把心结解开,她就能安心了。”

刘婆婆走到纺车前,眼泪止不住地流:“春桃啊,对不起,是我们家对不起你!当年你走后,孩子被我婆婆偷偷送给了镇上的人家,后来那家人搬去了城里,我打听了好多年,终于知道孩子还活着,现在在城里当老师,过得很好……”

纺锤转得越来越慢,棉线最后织出了个“谢”字,然后慢慢停了下来。纺车上的棉线突然飘了起来,在空中形成一个女人的身影,她对着林志强笑了笑,又看了看刘婆婆,然后渐渐消散在空气中。刘婆婆的脸色渐渐红润,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

“好了,她走了。”济公取下黄符,递给林志强,“这纺车你拿回去吧,春桃最在意的就是它,现在她心愿了了,你把纺车好好保存,也算是对她的念想。”林志强接过纺车,对着济公连连作揖:“谢谢大师!要是没有您,我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娘的消息,也不知道她一直牵挂着我!”

接下来的几天,林志强按照刘婆婆提供的线索,终于在城里找到了自己的弟弟。兄弟俩相见,抱着哭了很久,弟弟还拿出了当年林春桃留下的一块玉佩,说养父母告诉他,这是他娘留下的唯一念想。林志强把纺车送给弟弟,还跟他说了林春桃的故事,弟弟握着纺车,眼泪掉了下来:“娘,您放心,我们兄弟俩会好好的,也会把您的故事传下去。”

刘婆婆听说兄弟俩相认的消息,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还特意去城里看望他们,给他们带了自己种的棉花,说要帮他们纺线,弥补当年的过错。

济公带着必安去清溪村时,正好看到刘婆婆和林志强的弟弟在院子里纺线,纺车“嗡嗡”转着,棉线在阳光下泛着白光,一派温馨的景象。必安好奇地问:“师父,春桃阿姨为什么不恨刘婆婆家啊?”

济公摸了摸他的头:“恨有什么用?她最在意的是孩子,只要孩子过得好,她就安心了。这世间的怨气,大多是因为牵挂,只要牵挂的人好好的,怨气自然就散了。做人啊,只要知错能改,再深的遗憾,也能被弥补。”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院子里,纺车的声音和笑声交织在一起,飘满了整个清溪村。刘婆婆看着纺车,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她知道,这台纺车不仅承载着林春桃的牵挂,也承载着两个家庭的和解,更让她终于弥补了当年的过错。

济公带着必安往灵隐寺走,路上的棉花白絮飘在风中,像一个个小小的心愿。必安哼着小曲,手里还拿着一朵刚摘的棉花:“师父,以后我们还来清溪村看纺车好不好?”济公笑了笑,拍了拍他的头:“好啊,只要你好好修行,多做善事,以后咱们天天来。”

回到灵隐寺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禅房的灯还亮着。济公坐在台阶上,看着天上的月亮,摇着破蒲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世间的事,就像纺线一样,只要有耐心,有诚意,再乱的线也能织成布,再深的遗憾也能被弥补,最终织出最温暖的结局。而他,愿意一直做那个“纺线人”,用一把破蒲扇,扇走世间的怨气,也扇出人心底的真诚与温暖。

喜欢活佛济公第四部请大家收藏:dududu活佛济公第四部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