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馀嬷嬷这,些日子要福儿回宁宅的原因。
宁时毓走之前,还是写信回来,除了交代正事外,心中牵挂的都是福儿。
馀嬷嬷想着他在岭南待了两个月,也算是受了两个月的苦。
若是把福儿接回宁宅,他回来看到也高兴。
福儿面对宁时毓的事情,一直做不到心静如水。
放下了手中的器具,闷声闷气回道:“他说了什麽?”
馀嬷嬷没有立即回道,而是移步到桌案边,倒出她带来了暑汤。
“姑娘,快些过来坐坐,喝碗暑汤解解渴。”
福儿也有些累了,坐到绣凳上,却并没饮。
上次的事情,弄得她心中都有阴影了。
馀嬷嬷打趣道:“怎麽连嬷嬷我都不信了,这暑汤是我亲自熬的。”
“莲子百合汤。”
“昨日我和香儿去公子的庄子上,佃户们摘的,新鲜着了。”
为了打消她的鼓励,馀嬷嬷自己先饮了一碗。
她早上就熬好了,放到现在早凉了。
福儿最爱喝这个暑汤了,往日一下就能饮两碗。
看嬷嬷都喝了,这才端碗过来饮用。
“田庄里的莲藕长得好,荷花也开得好。”
“去年,你不是摘了很多回来,制成香了。”
“今年可还去?”
福儿当然想去了,这荷花与梅花调制一起,放在冬日烧地笼的房里。
清新好闻,整个屋子都香。
可惜就是荷花少,她们家又没田地,只能到宁时毓的庄子上摘。
若是没有被宁时毓赶出宁宅,只怕她早已去摘了。
可宁时毓大雨赶她出宁宅的事,就像一根针,时不时刺向她的心口。
福儿摇头道:“不去了,反正香料铺子的香也够了。”
“嬷嬷我这里热,你还是早些回去。”
馀嬷嬷叹气一声,见她此次像是铁了心,无论自己如何哄她。
福儿都不上当。
只好又说回方才的主子的话题。
“那你也不想知道,公子信中说什麽吗?”
这些日子,福儿还是有些担忧岭南那边的宁时毓。
她每次过市集的茶馆,都能听到里面的商贩们在讨论,岭南的战事。
方才她猛地听到宁时毓的来信,下意识的反应,也是想知道的。
可见馀嬷嬷脸上没有半点忧愁,估摸着宁时毓应当没有危险。
她起身後,继续忙碌手上的事情,嘴硬道:“不想,我是被他赶出来的。”
“他的事与我无关。”
馀嬷嬷无奈一笑,只好说出实情,“公子要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