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做了这麽多年邻居,也有了感情。现在情况特殊,关依苒怀里的孩子又年幼,日常有什麽不方便的地方,文薰和秀英都尽己所能地帮忙照料。
而霞章,和别人的一脸茫然和漠然不同,他这些天一直在看书,进了图书馆後仍在就地取材,专心致志地看书。
他已然是要化作真正的书虫了。他书不离手,眼睛也放在书上。他不理孩子,不理妻子,只顾着读书。
进入图书馆後,在他翻开第一本书时,年年还试图阻止他,“爸爸,刚才那个叔叔说了,这些东西不让我们动。”
霞章不理,文薰又在第一时间把孩子拉了回来。
年年不太明白,“妈妈,爸爸不理我,也不讲礼貌。”
文薰扫视了一眼地下室里,清华历经多年收集到的珍藏典籍,以遗憾又难过的口吻对孩子道:“爸爸不是不礼貌,爸爸在做很重要的事。”
“可他只是在看书。”
“是啊,看书就很重要。”
如果爆发战火,这些没办法保存和带走的书籍会在第一时间被波及,届时商务印书馆的惨剧将在眼前重演。
当霞章回来後刚拿起书,文薰便明白了他的意思。文薰和霞章都只是普通人,他们没办法阻止战火的发生,也没办法阻止侵略者们的野心,他们只能尽己所能,采用这种“笨办法”用自己的脑子将那些珍本“拓印”下来。
多背一本书,就少损失一本书。
他们要用这种方式保存住中国的文脉。
教授们及家属住在地下室中,不见天日,外头炮火轰鸣,不知什麽时候是个头。期间,还有人闹情绪。
是康俊才教授夫妻俩吵了起来。
“美国人邀请你去教学,你为什麽不去?”
“我势与我国共存亡,我岂能在家国危难之时丢下同胞和学生,独自去躲风头?”
这些话,年年听在耳里。
她说:“妈妈也能去。”
她知道去年妈妈就收到邀请,坐飞机去英国开过会。
文薰也想借这个机会教育孩子,便应和道:“是啊,我现在能去,当初也可以不回来,留在英国。”
年年说:“妈妈很优秀,到哪里都能做先生。”
文薰还未接过话,她又自己补充上,“可妈妈只想给中国人做先生。”
说完,她仰起头问她:“是不是?”
文薰看着孩子,露出一个欣慰的笑:“是的,当年妈妈就是想把更多的知识带回中国,才出去留学。”
年年点了点头,她望着康俊才的夫人道:“婶娘,我家婶娘就经常跟我说,大人怎麽样,小孩就会怎麽样。如果先生都跑了,学生也会跑的。”
康俊才的夫人也不是不懂这个道理,她只是顾及着孩子,她只是太害怕了。
如今被一个四岁的孩子当面说这种话,她撑不住捂着脸哭了起来。
家国无望,百姓又有什麽盼头呢?
可文薰不肯放弃,她也不愿意消极。无事可做,她就读书,读英文书。她也不管孩子能不能听懂,她就是要读书。
在地下室住了几天,突然有那麽一个下午,学校图书馆的馆长找到了文薰和霞章。
“朗先生,莫先生,您二位快回去收拾东西离开北平吧,明天日本人就要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莫霞章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愣神,他像是没有反应过来,拿着书,嘴里还在背着。文薰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接受这个消息,“来哪儿,来这儿吗?”
馆长露出为难又痛苦的表情,他道:“北平城守不住了。我们正是接到消息,提前来通知您二位的。这些年,您和莫先生发表了不少的反日言论,您二位虽说是教授,可校长和主任们不在,也没办法保住你们。等日本人来了,他们不会放过你们的。趁现在还有时间,学校已经联系好人要提前把你们送出去。走吧,不然等到明天,你们就走不了了。”
文薰和霞章紧握着手,就这样跌跌撞撞回了家。
清华园里只有部分地区遭到轰炸,一路过来所见教学楼尚保存完好,可天上的云层低低的,聚满了墨意,似乎下一瞬间就要掉下聚着炮灰的黑水来,远处的尽头,在校园以外的地区也被黑烟包围,仔细去听,仿佛间还能听到细碎的哭声。
联系到沪市的那场大轰炸,可以想象如今的北平城中是何等惨状。
文薰和霞章一直依偎着,直到回了家,看到被炸倒了半边的墙壁才落下泪来。
霞章亲手砌的鱼池,没了。
文薰亲手种的月季,死了。
这里是他们的家。
可他们的家又被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