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大明铁血帝国 > 第54章 朝会宣旨 北征(第2页)

第54章 朝会宣旨 北征(第2页)

“草原并非易取之地。当年成祖五次亲征,皆未能彻底平定,草原各部依旧活跃如常。”

“若陛下执意北伐,不顾当前局势,只会让大明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国力根本无法承受长期大战!”

朱由校心中清楚,周应秋所言属实。以往北伐,动辄数万、数十万大军出征,耗费巨大,后勤压力极重。

成祖五次北征,每次都是几十万兵马深入草原,仅粮草军饷就已难以承担。

“诸位不必多言,朕已有打算。此次出兵,战法不同于往日,也不会拖延时日。”

他语气沉重地继续说道:

“察哈尔部必须铲除。林丹汗表面上归顺,内心却藏有野心。妄想坐山观虎斗,从中得利,朕不会让他如意。”

群臣见皇帝态度坚决,大多沉默不语,唯有几个自诩忠直的大臣还在坚持进言。

刘宗周再次出列,语气恳切:

“陛下若有计划,还请告知臣等。朝中不乏知兵之人,或可为陛下补充疏漏。”

“等朕回朝之后,刘卿自然知晓。”

朱由校怎会在此场合泄露军机?他不是朱祁镇,更不是朱由检。即便是虚张声势的话,他也不会说。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土木堡之败,成因复杂。朱祁镇本人有责,王振干政也脱不了干系,至于文官是否牵涉其中,不好定论。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情报严重外泄。也先不仅清楚明军的路线与出征时间,甚至连布阵安排都了如指掌,这仗如何能不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崇祯帝在位期间,也多次因泄密而陷入被动局面。朱由校岂会重蹈覆辙?他早已对文官集团心存戒备。

“朕已与内阁及六部大臣商议妥当。今日朝会,只是通知诸位,北征之事已定!”

群臣听闻此言,这才恍然大悟。难怪此前对此事只字不提,原来早已私下定夺。几位信誓旦旦要死谏的大臣顿时急了,高声喊道:

“陛下不可!陛下尚未成年,万一途中遭遇不测,谁来主持朝政?”

朱由校懒得回应,目光转向王象乾。王象乾会意,上前表态:

“臣支持陛下亲征!”

次辅徐光启与兵部尚书王在晋也纷纷表示支持。

内阁三人表态之后,六部尚书纷纷跟进。大多数人见大势已定,纷纷附和:

“臣等愿陛下早日凯旋!”

“臣等亦愿追随陛下北征!”朝堂之上,不少官员本就是朱由校一手提拔之人,自然全力拥护天子亲征。其余人则明白大势已去,再争无益,不如顺势而为,以保前程。

皇帝亲征已成定局,众人皆知无法逆转,于是纷纷站队,以免惹祸上身。

兵部主事王浩之忽然跪地高呼:

“陛下三思!这些奸佞小人,个个该斩!他们竟怂恿陛下涉险,臣请诛之!”

另几位死谏之臣也一同高声附和,请求斩杀“奸臣”。

朱由校望着他们,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

“你们这是何必呢?”

王浩之正色答道:

“陛下,自古文臣死于谏,武将死于战。陛下乃大明之主,应习圣贤之道,治国安邦,而非亲临战场。请陛下三思!”

朱由校听出话中之意,这些人仍把他当作年幼无知、贪玩无术的小皇帝。

“你们为何断定朕必败?”

“陛下,战事无常,胜负难料。臣唯恐陛下重蹈正统年间之覆辙,请陛下明察!”

“更何况,我大明名将众多,岂需陛下亲征?自古以来,天子皆坐镇京城,以安天下!”

“那朕就请诸位举荐一二良将,可堪重任者,朕听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