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之才领兵重返南京府衙时,衙门外早已人山人海,围得密不透风。
聚集者皆为城中青年士子与读书人,受幕后势力鼓动,终于形成大规模集会,公开声讨官府。
张世泽起初斩杀几名领头者试图震慑,谁知此举反激民愤,呼声愈烈,不得已调兵列阵,维持局面,防止事态失控。
李之才本就心情郁结,正愁无处泄,眼前这群聚众喧哗的文人正好撞上刀锋。
他一声令下,凡在现场叫骂、煽动者,尽数拘捕,押入大牢,不问出身。
一直负责暗中侦查的田尔耕,也在当日深夜与李之才会面。
他将锦衣卫收集的情报一一呈报:如今应天府内大小豪族与地方官绅已悄然联手,正在私底下集结力量,图谋未明。
他直言不讳地说:
“李将军,形势已不容再进,为了陛下大计与江南安定,眼下唯有罢手,将兵马撤回南京,方能稳住局势!”
“只要我们即刻收兵,牢牢守住南京,他们便没了借口闹事,局面自会缓和。”
商议已定,三人当即联名上奏,写就一道奏疏,并派遣五十骑精锐昼夜兼程,护送北上。
李之才采纳田尔耕之策,召回全部兵力,同时将部分权柄交还文官系统,以示退让。
张世泽亲赴魏国公府,与徐宏基、怀远侯常胤续密谈,使其立场坚定站于己方,以防变局失控。
为安抚军心,李之才自行决断,从追缴所得的银粮中拨出一部分,分将士,权作酬劳。
虽刀兵暂息,然整个应天府依旧阴云密布。
多地已有百姓聚众而起,烽烟四起。
李之才与张世泽心知肚明,此乃豪族暗中煽动,意在试探底线。
二人岂肯坐视?立即调兵遣将,奔赴各地镇压乱民,局势方才得以遏制。
……
京师之中,朱由校尚不知南方风波迭起。
新年刚过,他已重归政务。
心中并非无忧。虽有军队与张世泽在南坐镇,可直觉仍觉不安。
然人力有限,天意难测。此刻无法亲往江南,只能遥领调度。
皇后身怀六甲,日渐沉重。为保母子平安,他索性移居坤宁宫,日夜相守。
纯妃所出皇长女,他也每日必至探视。
太医院御医两日一入宫诊视,不敢稍有疏漏。
这个时代,产厄与婴亡之事屡见不鲜,令人胆寒。
其中因天然之故者几何,因人为之害者几何,无人说得清楚。
他所能做的,只是竭力斩断一切人为之患,誓要护得妻儿周全,令血脉延续,后宫安宁。
元宵灯熄,那片刻的宁静也随之消散。